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中,变和弦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加强半音化的声部进行与紧张的和声效果。根据变音和弦的不同结构、功能属性、倾向特性等因素,又可构成不同特性的变音和弦。该文主要在大小调和声体系的范围内,讨论离调性变音和弦——副属和弦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汉魏人普遍认为音声自身(包括音乐)具有一定的“象”,通过这些象,人们可以看到音乐创作者(包括演奏者)的所思所想,可以预测人事吉凶,甚至认为音乐之象可以调节天地阴阳之气。嵇康则主张“和声无象”,从音乐中扫除了汉魏所流行的象数观念,从而也否定了笼罩在音乐之上的神秘主义,从理论上推动音乐艺术走向自觉之路。  相似文献   
103.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表现手段如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都是一种有组织的乐音,都是由声音构成的,而声音需要我们用听觉去辨别,凡是优秀的音乐家都具有敏锐的听觉能力,这种敏锐的听觉不纯粹是天生的,而是通过长期的钻研和训练获得的。因此,对于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习钢琴演奏的人来说,训练出一双有着高度审美力和鉴赏力的敏锐耳朵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4.
“声音的诗学”属于后现代语境中“先锋批评”的美学范畴。作为美学范畴的声音,既是一个文化概念,也是一个叙事学语词,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意象。女性生存的意义在于反驳男性声音暴力,以女性意识,发出自己的声音,进行女性的审美创造。对女性“声音”即文本内蕴和话语方式的研究即“女性声音的诗学”。从无身份的沉默或称“类失语”,到“自听自说”,再到发出“自己的声音”,建构了女性“发声”的历史,也是女性主体价值确认的历史。在两性声音场域中,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只有两性和声,才更符合社会的、美学的和谐生态观。  相似文献   
105.
根据笔者长期在师范院校的和声教学经验,总结出和声教学中的“稍浅而博”“同类合并、分段集中”,“避免‘绝对’、融会贯通“,“重视首调唱名和固定调唱名问题”、“寻求通俗生动的教学方法”等5条规律。  相似文献   
106.
理查施特劳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艺术歌曲是他创作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歌曲和声进行中各种根音关系和弦的艺术处理及线条化和声的艺术处理两个方面的论述,揭示了作曲家在和声进行的处理方面个性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全世界利用电脑、互联网进行工作、交流、学习研究的人数不断增长。人们更方便、快捷地利用电脑从国际互联网上查询信息、收集资料、进行知识交流。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电脑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为高校的教学手段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声课程也将逐步成熟的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引入课堂教学中,如果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谱例和声音效果融合到一起,和声的课堂教学必将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8.
德彪西创造了以色彩表现为主的印象主义和声的新风格。他的和声语言及运用手段相对古典和声学来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沃尔夫是19世纪中后期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在其一生的音乐创作中,艺术歌曲创作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艺术歌曲多采用著名诗人的诗歌进行音乐创作,《谁置自身如此孤寂》便是选自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诗歌.在作品中,沃尔夫采用了富有特色的和声手法来构建全曲.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他作为晚期浪漫派作曲家所具有的个性化和声处理手法与个人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0.
文章主要通过对樊祖荫先生的《儿童钢琴小曲-中国各民族歌曲56首》及相关中国钢琴曲的和声应用方法进行初步归纳,仅此阐述和声在中国钢琴音乐中风格化写作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