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63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94篇
管理学   3496篇
劳动科学   525篇
民族学   572篇
人才学   630篇
人口学   552篇
丛书文集   5473篇
理论方法论   1051篇
综合类   10436篇
社会学   1707篇
统计学   35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1137篇
  2013年   1214篇
  2012年   1472篇
  2011年   1970篇
  2010年   2005篇
  2009年   2422篇
  2008年   3485篇
  2007年   2794篇
  2006年   1765篇
  2005年   1341篇
  2004年   747篇
  2003年   611篇
  2002年   570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亟待加强的重要内容.从概念视角、历史视角和现实视角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并深入挖掘党内民主的深刻内涵和历史积淀,对于明确党内民主建设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探索党内民主的实现途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观念的培育更新,制度的创新完善,实践中的互动呼应,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92.
作为"西学"孪生物的"汉学",建构了堪称是比较成功的话语体系,对中国内地学术现代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其据"汉学"流行价值观念和方法攻击和贬损20世纪中国文学的言论,就存在着明显的偏执.本文结合实际略举三端:动机之偏、理解之偏和心态之偏,并吁求持续反思和竭力振作,正确地面对"汉学",直面和消解"汉学"存在的文化偏执倾向.  相似文献   
993.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内核,深受封建制度的保护.但从法治的角度看,传统孝道文化与现代法治这间存在冲突之处,应构建符合法治精神的孝道文化新理念,即平等、责任、保障、互益的新理念,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构建真正和谐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994.
黄卓 《船山学刊》2008,(3):116-120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终极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美育理想。其和谐美育思想的精神原型是理想化、乌托邦化了的西周礼仪制度。孔子以这种理想化的方式为当下社会树立一个精神楷模和标杆。  相似文献   
995.
王先谦,晚清著名学者,在史学上成就显著,撰述丰硕,涉及到古籍的校勘、笺注和考证;史地学与民族史的研究;史料的汇编和纂辑;外国史地的研究等。这些著述反映出王先谦具有求是、爱国、经世、变易、夷夏之辨的史学思想与观念。  相似文献   
996.
科学与技术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对人、社会和自然界表现出了巨大的功能,同时也带来了人类无数的问题。高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却又在破坏着人类居住的家园,产生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等问题。在高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它没有用来维护和促进和平事业,却反而成了推行霸权主义的手段。文章试着从政治、经济和人类的观念三个角度对导致科技异化的根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7.
贾雪丽 《兰州学刊》2008,4(5):16-18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实践中诞生并逐渐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运用科技认知理性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一度忽略了道德价值理性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再一次将道德价值理性与科技认知理性充分结合,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伦理道德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人与自然的永续和谐发展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议题。这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充分展开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必然要求。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一致共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需要民族凝聚力提供精神支撑,而社会和谐可以为全面提升民族凝聚力提供可靠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徐亚妮 《兰州学刊》2008,(6):207-208,120
目前,不论是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中小学生,还是学校的管理者、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者——教师,面临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多元的价值选择。基于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全体性和主动性等本质特征,能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新人,其关键是如何创新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1000.
杨立志 《兰州学刊》2008,(12):34-36
社会整合属于社会学概念,是各种社会要素之间相互统一和相互协调的过程及其结果。从政党执政角度看,社会整合更接近于政治学范畴,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多维度的整合发展。当代中国,社会整合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由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整合、实现社会主义利益协调的经济整合、拓展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文化整合、提高社会主义民主功能的制度整合所构成的一个多维立体的整合发展过程。它既表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各要素之间以和谐价值为导向所产生的相互关系,也体现了执政党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