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4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戏剧情境论和阐释循环论为思想背景,如果细斟独白词句、还原独白情境、理解独白者整体心灵历程和性格特征,哈姆雷特的那段著名独白“To be,or not to be…”可以翻译为“挺身而出,还是隐忍退缩…”。从全剧整体来看,哈姆雷特性格中超越性与缺陷性的结合构成了他悲剧性格的内核,并最终导致他的悲剧命运;而将“To be,or not to be…”翻译为“挺身而出,还是隐忍退缩…”恰好能在隐喻的层面上让人感受到哈姆雷特悲剧性格中的超越性和缺陷性。以戏剧情境论和阐释循环论为指导,在翻译时充分考虑到人物所处的情境和人物整体的心灵历程,译出人物的内在生命特征,无疑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戏剧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2.
莎士比亚与福克纳创作的时代与国度各不相同,他们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与《喧哗与骚动》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与昆丁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和国度背景中,但作为在相似动荡社会背景、基督教环境中生存的人文主义知识青年,二者在置身相似的社会现实时,却跨越时空,在秩序观、延宕特质、俄狄浦斯情结以及死亡观等层面演绎出了相反相承的生命基调和价值取向,使得两位主人公的悲剧呈现出了一定的对位结构。  相似文献   
33.
王铨美 《职业》2011,(36):124-125
在上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走向社会》一课时,笔者发现作者亚伦亚达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中波洛涅斯对儿子雷欧提斯的一段叮咛与以前自己看到的译文有一些差异。此段叮咛是:"要记住:不要向人家借钱,也不要借钱给人家——尤其不要忘记,对自己要诚实。"  相似文献   
34.
复仇是人类各民族都曾普遍盛行的历史文化现象,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文学中都有各具特色的复仇文学主题。《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作为中西方复仇文学的两部经典著作,其复仇主体在复仇行为过程中表现的差异昭示着中西方复仇主题文学价值取向的差异,中国复仇文学偏重关注复仇事件本身,而西方复仇文学则更多地关注复仇主体的精神世界、性格变化等。这种差异的产生实际上又是中西方文化习俗、文学传统等诸般差异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5.
以隐喻研究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以《哈姆雷特》这个巨大的隐喻宝库为语料,运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隐喻理论——从最早的传统修辞理论,到80年代引起隐喻史上巨大变革的认知理论——再到近年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而兴起的语法隐喻理论,从这三方面来探讨隐喻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36.
《桃花扇》和《哈姆雷特》两部剧中的主人公侯方域和哈姆雷特都具有忧郁的性格特征。二者的忧郁既具有不屈的斗争色彩,又具有软弱、动摇的人性弱点。他们斗争意志强烈,内心却又十分脆弱,在突然的变乱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动摇妥协。二者忧郁的差异首先是外在表现形式的不同,侯方域是入道,而哈姆雷特则是装疯;其次是精神本质的不同,侯方域的忧郁充满历史的破败感和民族的兴亡感,而哈姆雷特的忧郁则是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37.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剧中精心塑造了三位儿子的生动形象,即雷厄提斯、弗廷布拉斯与哈姆雷特。他们出身高贵、才学过人,都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特征。他们都遭受了父亲遇害的悲剧命运,历史与现实、个人与家庭均要求他们为死去的父亲报仇雪恨。文章试依照剧中的情节发展探析剧作家如何通过娴熟的反衬艺术,不仅成功地塑造了雷厄提斯与弗廷布拉斯的鲜明个性,同时还成功地衬托出哈姆雷特身上所具有的英雄气概与高贵品格。  相似文献   
38.
王子复仇的故事在莎士比亚与萨特的笔下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他们将自我对世界的理解、认识加诸自己的主人公身上,使之形成对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哈姆雷特与俄瑞斯忒斯从复仇计划的形成、复仇过程以及复仇的后果几个方面,来阐释人文主义者的莎士比亚与存在主义者的萨特在美学见解、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及其结局等方面的差异,从而达到对这两位艺术大师的独特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39.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和《李尔王》一起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形象及丰富的艺术手法,是那个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刻画的形象真实、立体,性格各异,尤其是对主人公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及乔特鲁德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展现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分析鉴赏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和乔特鲁德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使广大读者对这部作品进一步了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哈姆雷特》这部经典悲剧作品的的精髓。  相似文献   
40.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由于所受的经历、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千个,才会呈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近年来,我一直探索并实践着批注式阅读,学生在这个批注过程中产生了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洼。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因学生的精彩批注而陶醉。下面就批注式阅读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