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4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丁文 《现代交际》2008,(1):54-54
两颗牙长成了一对,那是缘分。夫妻也是如此。我怎么也不明白,婚前令我崇拜的丈夫,现在却越看越不顺眼了。虽然在他身上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但小毛病却有一大堆。例如不讲卫生,例如乱花钱,例如懒惰等  相似文献   
52.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的分数几乎占“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很多同学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表现为选材陈旧,内容过时;或矫揉造作,空洞无物;或机械模仿,人云亦云;或文笔不顺,毫无品味。令阅卷老师“恹恹欲睡”。其实作文是一种独立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极富有个性,一千个作者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文在整个语文试卷中最有意思、最有味道、最有情趣,它能与阅卷老师进行零距离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53.
54.
《现代交际》2006,(7):57-57
《狮子王》用“美国主义”重新诠释了《哈姆雷特》的故事,一开场父亲即被杀害,在他用尽最后力气将辛巴安全处置然后波刀疤推下悬崖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年轻的狮子王辛巴在外流浪,想尽办法逃避他作为成年狮子的责任,去过毫无意义的悠闲生活。但是它不得不面对它已故父亲的亡灵,在辛巴的记忆中,父亲为了让他继承王位,做一名真正的狮子王,一直在鞭策鼓励它:“辛巴,你已经忘记你是谁了。审视你自己吧!你能比现在做得更好!”辛巴终于波迫长大,开始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55.
燕雀纵无鸿鹄志,亦当凌空搏云天."我们大部分都是凡人,但是我们可以一点点努力让自己不那么平庸."受访时,郑富春如此坦言.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是有意义的,就看自己怎么定义意义,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他说自己对意义的认识主要是能把专业学以致用,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将蓝图变为现实,推动中国建造业的发展,即使一...  相似文献   
56.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繁荣的代表 ,莎士比亚之所以在戏剧艺术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艺术形象的个性刻画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认为 ,哈姆雷特的艺术性格具有丰富性与复杂性。它交融着人类涵蕴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及其审美心理的幽咽颤栗的诗性。而这一艺术性格所具有的真正的艺术生命、深刻的文化蕴涵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又同这一艺术典型在个性特征与普遍意蕴、内在冲突与心灵矛盾等方面的融汇统一及其艺术化的呈现和表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7.
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不同语言之间的变异,并能够通过科学的变异获得良好的文学效果,否则容易降低其文学价值,也会增加读者理解上的困难。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探讨莎剧《哈姆雷特》的变异语言,分析其艺术效果,结合文学文体学的指导功能,指出语言变异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58.
20世纪以来,不同国家的导演采取或解读、或解构、或重构的策略,通过“移植、节选、浓缩、取意、变通取意、复合”等方法,将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改编成电影。这种同一名著在不同时期被反复改编的情况,既是文学艺术商业化过程中资本运用的结果,也是时代观念亟待表达的诉求。电影《哈姆雷特》的成功是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的结果,是其经典化的新历程。  相似文献   
59.
在全球化的大潮中 ,中国文学的价值定位和发展方向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文化的先进性与落后性进行客观思考。将曹禺和莎士比亚作对比 ,以人性的时代探求为切入点 ,解读《原野》和《哈姆雷特》的人文意义 ,并从曹禺创作时达到的内在悲剧与外在悲剧的完美融合 ,诠释他在关怀人生、思考命运时对本土与世界文学所进行的破立融合及激扬创新 ,以期能对当今我国的文化思考和人文重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0.
在总结前人对拟人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莎剧中的拟人分为三类。本文以谢桂霞"辞格翻译方法模型"为参照,对三种拟人表现方式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了现有译本(梁实秋和朱生豪,孙大雨和卞之琳),发现早期散文体译者梁实秋和朱生豪注重译文的"介绍"功能,化繁为简,舍弃了原作语言的意趣;后期诗体译者孙大雨和卞之琳则主张保留莎剧原文的意趣,并竭力保留原文的拟人修辞。四位译者各有千秋,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