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63篇 |
理论方法论 | 10篇 |
综合类 | 144篇 |
社会学 | 7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单献心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2):100-105
《英汉大辞典》 (陆谷孙主编 )是目前我国较为权威的辞典。在使用过程中 ,人们发现它有许多优点 ,也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比如说 ,指导思想 ,编辑风格 ,惯用法与时态的正确使用等方面似乎都有可以改进的余地。我们应该有更精确、更全面、更实用的《英汉大辞典》。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2.
周腊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4):96-102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全唐文》《全唐文补遗》《全唐诗补编》等所收唐人作品中,只有10种用过"状元"一词,共18次."状元"在唐代还只是个民间用语,著名文人都没用过.政府从来不用,也不重视具体名次.谈科第只用"甲科""上第""高第"等较笼统的词.《辞源》《辞海》对"状元"一词的界定,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63.
16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虽对以前的版本做了较好的修订与改进,但少数词条仍有释义不明、偏颇或不合逻辑等问题值得商榷。这里对【阿飞】【阿姨】【洞房】【拐脖儿】【刨子】【处子】【白饭】等词条进行商榷和修改,以供下次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5.
《办公室业务》杂志2000第3期在“读编往来”栏目中刊登了一篇题为《周枫林同志的来函》的文章,其中问“党组是否可以发文件”?宋宁华同志作了答复,但似言犹未尽。笔者不揣冒昧,愿与周枫林、宋宁华同志商榷,对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6.
2006年版《汉藏对照词典》收录了词汇8万余条。其词汇以现代汉语为主,除一般常用词语外,还收有一些文言词语、成语、谚语、名言警句,以及法律、医药、佛学等各学科的词汇。在部分藏药词条中,笔者认为存在一些不准确之处,故提示出来与编者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68.
《中国地方志》2012年第10期刊登了王晖《什么是方志》一文,其中对"方志"及有关条的词义作了分别解释.读后感到有不少地方还可以进一步商榷.而这一条应该是《方志百科全书》最重头的一条,似应仔细推敲.故不揣冒昧,提出一些不同意见,求教于各位专家.
(1)"方志".原文云:"又称地方志、志书、志,是记述某一地方古今各个方面或一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记述各个方面情况的为总志,记述一个方面情况的为专志."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谭其骧先生在《地方志与总志》一文中早就指出:"地方志不同于总志.地方志顾名思义是记载一个地方事情的.地方志所记载的地方可大可小,大的一个省一种志,小的不管一个县一个镇,也可以有县志或镇志.尽管可大可小,但总而言之是一个地方一种志.因为记载一个地方的,所以地方志简称就叫方志.‘方’是对全国而言的,‘方’是‘总’的对立体.凡是以全国为记载对象的,那就不能叫它地方志. 相似文献
169.
杨景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371-375
针对周泽雄先生从九个方面对毛泽东诗词提出质疑,指出其提出的毛泽东诗词数量较少,意象残缺,遣词不工,格律失范,虽有些"气魄",但没有多少诗味,又不能使人受到多大启迪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其试图对毛泽东诗词进行全面否定的做法是错误的.周先生对毛诗"偏于豪放"的特点缺乏全面深刻的把握,导致其立论和观点有失公允,其对毛诗自以为是地"修改",更是令人难以容忍. 相似文献
170.
唐斌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68-73
马克思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曾被恩格斯称为"包含有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张楚廷先生曾在<高等教育研究>上撰文表达了自己对<提纲>的解读并阐发了它对教育学的启示与意义.受该文的启发,笔者认真考察了<提纲>的来龙去脉,并在对<提纲>的理解上与张楚廷先生有很多的不同.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虽然张先生文章已发表多年,但仍有必要与其所阐发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质疑与商榷,以彰显<提纲>的教育学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