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44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英汉大辞典》 (陆谷孙主编 )是目前我国较为权威的辞典。在使用过程中 ,人们发现它有许多优点 ,也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比如说 ,指导思想 ,编辑风格 ,惯用法与时态的正确使用等方面似乎都有可以改进的余地。我们应该有更精确、更全面、更实用的《英汉大辞典》。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2.
《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全唐文》《全唐文补遗》《全唐诗补编》等所收唐人作品中,只有10种用过"状元"一词,共18次."状元"在唐代还只是个民间用语,著名文人都没用过.政府从来不用,也不重视具体名次.谈科第只用"甲科""上第""高第"等较笼统的词.《辞源》《辞海》对"状元"一词的界定,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63.
164.
谢刚 《现代交际》2014,(7):43-4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虽对以前的版本做了较好的修订与改进,但少数词条仍有释义不明、偏颇或不合逻辑等问题值得商榷。这里对【阿飞】【阿姨】【洞房】【拐脖儿】【刨子】【处子】【白饭】等词条进行商榷和修改,以供下次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5.
《办公室业务》杂志2000第3期在“读编往来”栏目中刊登了一篇题为《周枫林同志的来函》的文章,其中问“党组是否可以发文件”?宋宁华同志作了答复,但似言犹未尽。笔者不揣冒昧,愿与周枫林、宋宁华同志商榷,对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6.
2006年版《汉藏对照词典》收录了词汇8万余条。其词汇以现代汉语为主,除一般常用词语外,还收有一些文言词语、成语、谚语、名言警句,以及法律、医药、佛学等各学科的词汇。在部分藏药词条中,笔者认为存在一些不准确之处,故提示出来与编者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67.
168.
《中国地方志》2012年第10期刊登了王晖《什么是方志》一文,其中对"方志"及有关条的词义作了分别解释.读后感到有不少地方还可以进一步商榷.而这一条应该是《方志百科全书》最重头的一条,似应仔细推敲.故不揣冒昧,提出一些不同意见,求教于各位专家. (1)"方志".原文云:"又称地方志、志书、志,是记述某一地方古今各个方面或一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记述各个方面情况的为总志,记述一个方面情况的为专志."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谭其骧先生在《地方志与总志》一文中早就指出:"地方志不同于总志.地方志顾名思义是记载一个地方事情的.地方志所记载的地方可大可小,大的一个省一种志,小的不管一个县一个镇,也可以有县志或镇志.尽管可大可小,但总而言之是一个地方一种志.因为记载一个地方的,所以地方志简称就叫方志.‘方’是对全国而言的,‘方’是‘总’的对立体.凡是以全国为记载对象的,那就不能叫它地方志.  相似文献   
169.
针对周泽雄先生从九个方面对毛泽东诗词提出质疑,指出其提出的毛泽东诗词数量较少,意象残缺,遣词不工,格律失范,虽有些"气魄",但没有多少诗味,又不能使人受到多大启迪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其试图对毛泽东诗词进行全面否定的做法是错误的.周先生对毛诗"偏于豪放"的特点缺乏全面深刻的把握,导致其立论和观点有失公允,其对毛诗自以为是地"修改",更是令人难以容忍.  相似文献   
170.
马克思1845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曾被恩格斯称为"包含有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张楚廷先生曾在<高等教育研究>上撰文表达了自己对<提纲>的解读并阐发了它对教育学的启示与意义.受该文的启发,笔者认真考察了<提纲>的来龙去脉,并在对<提纲>的理解上与张楚廷先生有很多的不同.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虽然张先生文章已发表多年,但仍有必要与其所阐发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质疑与商榷,以彰显<提纲>的教育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