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乔波精神”激励几代人去拼搏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对冬奥会最初的认识是怎样的?叶乔波(以下简称叶):1979年,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当时,离第13届冬奥会开幕已经很近了,国际奥委会让中国尽快组建队伍,我们的运动员连什么是冬奥会都不知道。当时国家组建了一支冬奥队伍,参加了1980年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办的冬奥会。 相似文献
22.
23.
有一位老者曾经问我:你的奖牌和奖杯都放在什么地方?我说:我父母把家里一间屋子专门设为荣誉室,把我所有得过的奖牌、奖杯、奖状全部放在那里。他跟我讲:你应该把它收起来,因为这些已经统统成为了过去。从那一刻开始,我一直在思考这句话。因为作为一名运动员,转型是很困难的。快要退役的时候,我就在考虑退役以后是继续当教练,还是走向社会?如果说不当教练的话,我会做什么?我能跟别人去竞争吗?我认为我竞争不过别人。所以从那时候,我决定要去读书,要更好地完善自己。于是我选择了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24.
吴经国,祖籍苏州,曾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建筑学院、利物浦大学。1988年任国际奥委会委员,并担任台北奥委会副主席。他亲眼见证了中国申办奥运会从两票惜败到梦圆莫斯科的整个过程。吴先生怀着强烈的民族情感,排除“台独”势力的干扰,两次投下赞成票,为北京中奥成功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本文是吴经国先生写给《新华澳报》的,他以亲身经历见证了北京中奥成功的前前后后,读后今人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25.
27.
当福娃手拉手以供不应求的热潮涌来时,作为每年以千亿元规模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国餐饮业正酝酿着参与奥运滚滚商流的冲动。然而,面对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麦当劳的捷足先登,中国餐饮业在奥运赞助商、供应商的竞争中充满了几多不确定性。如何搭上奥运快车,为世界展示中华餐饮业博大精深与独特深厚的饮食文化,成为餐饮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8.
29.
30.
告别了赛场上南征北战的生活,今天的邓亚萍身兼国际奥委会项目专家、中国奥委会官员等重要职务于一身,实现了从普通运动员到体育专家、体育官员的华丽转身。“任何事情从今天做起都还不算晚”,邓亚萍常用这句话激励听者。而她自己,也是默念着这句话,不断开发自己人生中的“荒原”,收获累累果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