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36篇 |
免费 | 188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3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28篇 |
人才学 | 53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912篇 |
理论方法论 | 276篇 |
综合类 | 4449篇 |
社会学 | 254篇 |
统计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52篇 |
2022年 | 121篇 |
2021年 | 191篇 |
2020年 | 177篇 |
2019年 | 145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138篇 |
2015年 | 234篇 |
2014年 | 418篇 |
2013年 | 365篇 |
2012年 | 417篇 |
2011年 | 451篇 |
2010年 | 472篇 |
2009年 | 492篇 |
2008年 | 503篇 |
2007年 | 431篇 |
2006年 | 397篇 |
2005年 | 338篇 |
2004年 | 284篇 |
2003年 | 264篇 |
2002年 | 234篇 |
2001年 | 208篇 |
2000年 | 172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马美著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4):106-108
彭开勋《南楚诗纪》收录湖南各府厅州县山川陵墓、名胜古迹纪胜诗400余首,概述了湖南全省历代山川陵墓、名胜古迹、神庙寺观的历史沿革、修复情况和名人吟咏等。一地一诗,详加诠注,是为难得之湖南纪胜诗。 相似文献
102.
杜笑宇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47-653
在“诗体的大解放”旗帜引领下,白话诗的先驱们立志与古典诗歌“划清界限”,以使白话文取得正统地位。草创期白话新诗只重白话,不重“诗”,并由此带来了严重的“非诗化”倾向,语言、音韵、结构方式、创作手法上都有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3.
古远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7-69
50年代是转型的时代,也是激变的年代。在戒严体制下,无论是经济、教育,还是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受“反共复国”方针的钳制。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反共的“战斗诗”。当50年代中期台湾社会步入了安定之境,诗坛便有人想打破现状,提出雄纠纠的“新诗再革命”口号,试图朝现代主义迈进。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在中国古代歌谣中,谶语歌谣因其与历史、信仰的复杂互动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既有研究或是站在史学立场上视其为政治史的佐证,或是从文学视角分析其对叙事文学的影响及其文化意味.若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将谶语歌谣还原为一种民间口头讲述,在历史脉络下爬梳其文本形态的层累,则可钩沉其谶示意义权威性、合法性的建立过程,并分析在这种观念信仰之上,人们试图借此理解、阐释甚至建构历史的丰富话语形态.基于口头文化传统的资源库,谶语歌谣构成古人认知历史的观念框架与交流工具,并由此作为古代歌谣的特殊类型,为当下讨论口传文学与传统知识、信仰与历史的关联提供新的案例与视野. 相似文献
107.
钟惺、谭元春在《诗归》中以"厚""真"为标准对阮籍《咏怀》诗持批评与贬低的态度,认为其既不如此前的《古诗十九首》,又不如唐代的《感遇》.这种贬低一方面源于他们独特的诗学观,另一方面又与他们对阮籍性情、诗歌特点的认知有关.此外,还有针对七子派复古诗学——尤其是对李攀龙《古今诗删》不满的现实因素.《诗归》对阮诗的评价引起了明清诗论家激烈的反驳,这其中固然有钱谦益、陈子龙等人的影响,也有易代之际的时代因素,但批评者大多还是立足于诗学本身.他们认为钟、谭不过是"尚奇""好尽""浅陋",故多重申《咏怀》有性情、多蕴藉,潘德舆则从性情之正摈斥《咏怀》和陈子昂《感遇》而扬张九龄《感遇》,客观上又扩大了《咏怀》诗接受史之丰富蕴含. 相似文献
108.
诗剧在西方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体形式,但在中国却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境地。学界对左翼诗剧的关注更可谓寂寥至极。左翼诗剧是左翼文学创作的重要实绩之一,其体裁范式更是别具一格。在以往的研究中,既是极易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又是造成左翼诗剧生存窘态的根源所在。左翼诗剧的体裁范式包括"戏剧化的诗"、"纯诗的戏剧化"、"散文诗的戏剧化"三种形式。通过剖析和阐释左翼诗剧的体裁范式,继而提炼、概括左翼诗剧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特质,从而一窥左翼文学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09.
吴振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2):1-8
盛唐气象是盛唐时代精神的特征,是盛唐文化诗性品质的内核,在盛唐诗序中也有典型表现。具体为:从君王到普通诗人对国家、民族和自己的前途充满高度的自信,展现出蒸蒸日上的气象及宁静平和的氛围;展现出人们逸兴标举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及恢宏壮丽的惊人想象;也体现在衰颓乱世时,人们对盛唐充满无限的追慕。从文体演变角度看,盛唐诗序处于由骈体向散体演进的过渡状态,具有骈散交织的特点,具有追求华丽壮大、气势雄浑的诗性品质,是诗序文体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10.
“文学图像论”当属新世纪的“新学问”,就这项回应图像时代的课题而言,百年来的中国“诗画关系”研究,脉络清晰并且极具启发性。现代意义上的“诗画关系”问题域在20世纪20年代便初具规模,较之古代学术的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文人雅趣。但是,由于脱离了文学现实,“诗画关系”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悄然演变为纯粹的文献考证与叠加。进一步研究表明,现代学人在与西学的对话中开创了“语-图”符号比较方法,由此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这一方法既能够切中当前“文学危机”之肯綮,同时又是“文学图像论”自身的学理逻辑使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