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4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646篇
劳动科学   60篇
民族学   98篇
人才学   102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1564篇
理论方法论   255篇
综合类   3347篇
社会学   1177篇
统计学   30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793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700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787篇
  2008年   732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平均地权”是20世纪上半期中国土地改革的一种理念诉求。而为实现此种诉求,源自亨利·乔治的“土地单税论”和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合作社制度,就成为政要及一些学人为解决中国土地问题而在理念中做出的一种工具性选择,并造成了其与社会现实性要素之间的紧张关系。由此说明在土地私有制度下,以和平、协作方式、借合作社为工具,来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念诉求,实际上也只是人们对仅凭理性支撑的一种秩序化的社会经济架构的奢望。土地改革乃至于农村一切变革的成功需要在关注“经济和技术目标”之同时,还必须重视改革的“政治和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912.
循环经济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导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在经济上可行和社会上可以接受的基本准则。城市土地利用应当转变目前粗放经营的模式 ,通过发展土地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型社会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13.
加快制度创新促进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小城镇建设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是新制度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过程。它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制度创新问题,即新的制度安排如何产生的问题;一是如何从旧的制度安排过渡到新的制度安排。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所谓“潜在利润”就是“外部利润”,是一种在已有的制度安排结构中主体无法获取的利润。要获取外部利润,就必须进行制度的再安排或制度创新,其目的在于使显露在现存的制度安排结构外面的利润内部化,以达到帕累托最佳状态。可以说,外部利润内在化过程实质上…  相似文献   
914.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残缺及变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地产权残缺的直接后果是农户承包权缺乏安全性和排他性,不利于土地的流转和集中,也不利于农民对土地的长期投资。《物权法》在农地产权界定上的最大缺陷是没有规定"集体"及"集体成员"作为土地所有者的权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错位和模糊依然如故,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今后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实行国有永佃制。  相似文献   
915.
20世纪有一个论争不断甚至被称为社会科学界“哥德巴赫猜想”的命题———“亚细亚生产方式”。人们为此费了多少心思,发了多少议论,但终不得其解。我本人也曾长期陷于此题的猜解,一度甚至觉得有了答案,并由此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性质有所认识。最近,又专门研究中国经济矛盾,在对其历史的考察中,不能不涉及“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有了新的感悟,发现是后人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误读,才有了本不该有的论争。而这种误读,恰恰表明研究方法上的诸多问题。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  相似文献   
916.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文章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内涵,并从我国农村土地立法的缺陷着手,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缺失的原因,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17.
19世纪末,受社会学法学的影响,"私法社会化"思潮风靡欧美。私法社会化思潮对近代所有权神圣原则进行了修正,主张社会利益对所有权的限制。在移植西方近代法律体系的艰辛历程中,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学家和立法者将私法社会化思潮视为最前沿的法学理论,并将狄骥的"所有权社会职务说"奉为圭臬。《中华民国民法》和《土地法》虽承认土地私人所有,但对私人土地所有权的范围、面积、客体、移转、使用等施加了诸多限制,从而将私法社会化理念通过立法转化为具体的制度实践。这使得近代中国在颁行第一部正式民法典之时,就与所有权神圣原则擦肩而过。清季法律改革以来,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西方法律体系,但始终没有滋养出市民社会自由与权利的观念,因此,私权保护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18.
加速土地流转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日本、台湾农地改革的经验入手,提出征收农地使用税,通过提高农户保有土地的成本及耕作成本,减少那些低效率的、仅利用空余时间从事农业的兼业农户的比重,从而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同时,通过完善以农村公共财政投入支持体制为中心的配套措施,以征税收入反哺农业,尤其是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推动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发展,防止重蹈税制改革“黄宗羲定律”的覆辙。  相似文献   
919.
城市土地从平面利用至立体利用的发展趋势使构建和完善相关制度成为必然和可能。而国外城市土地分层利用制度有许多成功经验,均值得研究和借鉴。中国不宜引进大陆法系地上权概念,建设用地分层利用制度应以大陆法系国家严谨的学术概念统摄建设用地分层利用诸形态,借鉴英美法系较为灵活的实务经验对具体情况进行区别规定。  相似文献   
920.
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粗放、农田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是安徽省土地的基本省情,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又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加上管理不严,致使土地被乱占滥用,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必须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为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科学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力度;严格管理土地;集约经营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以实现人地和谐的用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