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92篇
社会学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1.
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结合以后,对翻译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圣经》是西方文化的基石,《圣经》的翻译自然引起了女性主义译者的关注。女性主义《圣经》的翻译就是使用两性兼顾的语言,使女性的身影在《圣经》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2.
圣经》不仅仅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更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如今市面上流传着《圣经》的各种翻译版本,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冯象的译本和《圣经》和合本。本文将从"信、达、雅"三个角度,以《创世纪》前三节为例,谈谈冯象与和合本翻译的长处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姜哲 《学术月刊》2022,(2):158-175
“据文求义”与“惟凭《圣经》”是中西方“经学变古时代”极富挑战意义的诠释学方法和命题。为了反对各自经学传统的“繁琐”与“破碎”,欧阳修和马丁·路德均以捍卫或重申“圣经权威”为己任,并且都在这一诠释诉求下选择了“经义显明”的释经策略。而在具体的解经操作中,两位经学变古者又假借某种“单一”的“本义观”,以摆落各自经学中的“四重意义说”。然而,由于“本义观”的“先行”及其内在的“二元性”——圣人之志/诗人之意、灵意/字句,“据文求义”与“惟凭《圣经》”亦在信仰与理解的诠释循环中反转为“据义求文”。  相似文献   
14.
侯春林 《民族论坛》2013,(7X):97-100
"春秋笔法"是孔子编修鲁史《春秋》的手法,以"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纡,惩恶而劝善"为基本内涵,又称"春秋五例",为后世史家继承。作为中国古代史家记述历史的主要手法之一,"春秋笔法"又具有超越一家史学的重要意义。《旧约》历史书是希伯来圣经史学性质的集中体现,在叙事艺术和文化内涵两方面都与"春秋笔法"遥相呼应。用儒家经学之"春秋笔法"来解读圣经《旧约》历史书,是一种理论创新,二者的对话具有比较经学、叙事学以及阐释学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并剖析了互文性的机理,经典文本《圣经》与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两者都与《无名的裘德》构成互文关系,指出现文本是对前文本的重构与扬弃,并已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哈代的后期小说中主要的艺术特色,颠覆了单一的、被动的女权环境决定论,提出了男权宗法社会环境不仅构成了女主人公淑爱情婚姻的悲剧,而且具有可颠覆性,同时妇女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更具复杂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6.
<简·爱>中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留给读者许多的悬念和神秘,根据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解读罗切斯特,人们自然会将他与伊甸园中的亚当、蛇、甚至魔鬼撒旦等形象联系起来,这正是<圣经>对作者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必然结果.罗切斯特的命运真正阐释了"犯罪--受罚--忏悔--救赎"的<圣经>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分析,论证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在语言风格上对圣经的借鉴,并举例说明此种风格在小说中的独特意义,进而探讨小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圣经》是许多英美经典作家和诗人文学艺术创作永恒的母题。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著名的战地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也不例外。他有极浓厚的《圣经》情结,他的诗作通过化用《圣经》典故,将作品与钦定本《圣经》进行互文,从而增加了诗作的厚重、可读性和艺术魅力。本文考察了诗人的有关文化背景,分析了他的诗歌特色以及它们与钦定本《圣经》之间紧密的艺术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溢 《云梦学刊》2009,30(3):97-103
五百年来中外学界一直用人文主义观点,把米开朗基罗在《创世纪》中的上帝形象解读成人间英雄,将其画旨归结为歌颂人的创造和伟大。其实,米氏《创世纪》中的上帝形象是对摩西的“烈火”、以赛亚的“长衫君王”和但以理的“银发圣父”等上帝原型的承续和再创,其画旨是表达人的悲郁无助和对神的伟大救恩的颂赞和呼求。  相似文献   
20.
圣经》、《论语》的知识论,以建立在认知和价值观基础上的解释模式,从原初存在的出发,将道德作为知识论的价值核心,将知识的"真"联系价值上的"善",最终使知识化为信念。《圣经》、《论语》以不同的价值判断体系揭示了人的知性存在,主张在对"道"的人生体悟和经验中,将求知修身融于人有限的生命,最终将人的物质生命提升至精神世界,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