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5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篇 |
民族学 | 65篇 |
人才学 | 23篇 |
丛书文集 | 91篇 |
理论方法论 | 23篇 |
综合类 | 290篇 |
社会学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地名是人们对不同方位、范围的个体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地名形成过程中各种情感因素的融入,使地名附着或隐含着各种情感色彩.通过分析西藏地名中的情感色彩,可以展现地名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地名情感色彩的研究对西藏地名的进一步挖掘整理,以及今后新地名的命名或更名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2.
73.
现代汉字符号系统中包含有方块壮字来源的成分,其中用于记录和描写壮语地名和地貌特征的“岽”“?”“咘”“榃”“岜”“?”“峝”“峒”“垌”等字,主要由方块壮字“汉字化”而来。方块壮字“汉字化”背后反映的是壮汉民族的交往史以及文化上所蕴含的共性,是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4.
陈庆江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5):61-65
云南的政区地名始于西汉中期,此后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其大体上呈延续发展的情形,相对稳定而又逐渐变化,各朝代相对于前代都有数量不等的一些增减,改易也时有发生。隋至唐前期,一种基本上是全新的政区格局经两个王朝前后相继的积极经营而建立起来,从而诞生了一个新的政区地名组群,将云南政区地名的发展史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唐代以来的政区地名在这一阶段经历了整体性的、大幅度的更迭。导致这一次大变迁的原因,一是云南各地部族分化状况的较大变化,二是羁縻政区制在云南地区的普遍推行,三是隋唐政区层级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75.
76.
对德藏吐鲁番出土突厥语写本T II Y 58的解读表明,其中涉及古代高昌地区的重要地名,部分为古突厥语、梵语双语表达而梵语词以婆罗谜字母书写,是这段文字的特殊之处,如Da?ahaihura/On Uyγur"十姓回鹘"。相当于汉语地名"高昌"的地名,文书中也有古突厥语和梵语两种形式:Secuvade?a?rinagara/Qo?o,前者的Secuva仍可以追踪其汉语来源。对应于汉语地名柳中城的突厥语Lük?üng Bal?q,前半音译自汉语,突厥语tall?γotruγ在语义"柳之洲"上与汉语原型柳中有所迁移,暗示当时一地可能存在多语、多种形式的地名。 相似文献
77.
78.
三门峡 相传大禹治水时,凿龙门、开砥柱,在黄河中游这一段形成了"人门"、"鬼门", "神门"三道峡谷,人们就将此处叫做三门峡.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广东高州市451个行政村地名的穷尽性研究,发现这些地名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高州市村居地名以双音节词为主;以偏正式地名最为常见;其通名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其命名理据充分反映了高州地域的地理特点和风土人情,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高州的地名文化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也有部分地名的命名理据有待进一步考证和... 相似文献
80.
王玉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137-138
试图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究英汉语言中地名的历史宗教意义、文化内涵,揭示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以期我们能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