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6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88篇
丛书文集   181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87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五保供养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政策,2006年国务院新的五保供养条例颁布标志着五保供养由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向公共财政支付的重要转变.但是这一新的政策范式转变带来的挑战却很严峻,一些农村出现五保供养标准下降的现象.本文以广东某地级市的五保政策执行为分析对象,从财政转移的角度来看,因为支出责任上移,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导致了责任下降,因此不能简单地指责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公正性不足.地方公共服务的提供还需要有一个多级政府的合理责任分配,上级政府的配套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文章通过对比多个地区的五保供养政策说明,政策执行效果与地方财政实力和省级转移力度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2.
廖昕宇  罗阳 《西北人口》2015,(2):108-111
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随着国内学术界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不断发展,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性研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状、原因以及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研究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未婚流动育龄妇女及男性流动人口研究少;实证性研究分析少;不同地区间比较性研究少;流动人口需求角度研究少等。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流动人口这个弱势群体的需求研究,加强未婚流动育龄妇女及男性流动人口的研究。  相似文献   
43.
第三.要从公共财政改革发展的角度把握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内涵。公共财政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的现代财政管理体制。与传统的生产建设型财政相比,它更加注重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统筹兼顾,更加注重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支持保障,更加注重对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44.
在新形势下,为满足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的需求,各地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加强了临床医疗服务,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人人享有基本生殖健康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怎样才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优质服务,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多年来,  相似文献   
45.
面对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南京市人口计生委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不断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实践以城乡统筹为核心,以优质服务品牌化、社区管理网格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信息资源共享化、政务运行阳光化为支撑的“五元共进”模式,因其形似梅花,故称之为“梅花模式”,开创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南京特色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之路。为此,本刊记者对南京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姬桂玲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6.
由于公共服务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形成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地悲剧",市场身处其经济人本性的支配遵循资本与效率原则,市场诚信易缺失而陷入到伦理困境之中,出现了市场失灵,就要求作为最重要的公共组织的政府必须承担起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  相似文献   
47.
《江西社会科学》2016,(3):218-224
利益补偿和权能激发是政策主体对象化行动的基本目的,规定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实践路径,其中:利益补偿是基础性的,其核心特征在于政策主体致力于保障弱势者无差别的基本权利;而权能激发则是整合性的,其根本在于政策主体从个体、社区、组织等层面整合资源并遵循竞争性原则为弱势者增权。研究发现:残疾人公共参与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化、体制规定性和直接利益倾向特征;在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基础上,社会服务均等化发挥着对公共参与更全面、更积极的影响;社会服务均等化对残疾人公共参与的促进作用是以社会保障均等化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均等化程度越高社会服务均等化也越高。  相似文献   
48.
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主要是解决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能否顺利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问题,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是能否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既表现在城镇社会的不同群体间,也表现在区域间。两者都会影响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过程。本文首先界定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并对其在群体间和区域间不均等的表现进行了考察,进而深入分析了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9.
有效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服务限制差距,是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目标,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然而,均等化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首先受制于"福利刚性"作用,因此只能循序渐进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外在因素方面,则应客观审视均等化与市场效率的相互替代效应,以及区域差距和城乡人口结构对均等化的制约作用。中国现阶段只能追求有限的均等化,并努力在"均等化"与"差别性"之间寻求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0.
唐亚林  朱春 《学术界》2012,(5):24-39,254,255,265,266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面向文化民生的责任担当,其内容包括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公民文化权利的道德属性要求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有权并平等地享有各种公共文化服务,因而,作为公民文化权利实践平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不偏不倚地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均等化的服务和产品。就当代中国而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之路是在面临各种非均等化现状基础上推进的,其发展逻辑具有中国特色。本文依此逻辑,对当今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