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15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71篇
管理学   3167篇
劳动科学   496篇
民族学   453篇
人才学   273篇
人口学   347篇
丛书文集   4460篇
理论方法论   921篇
综合类   7929篇
社会学   1281篇
统计学   1544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511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486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454篇
  2015年   644篇
  2014年   1621篇
  2013年   1323篇
  2012年   1471篇
  2011年   1623篇
  2010年   1678篇
  2009年   1623篇
  2008年   1614篇
  2007年   1260篇
  2006年   1071篇
  2005年   933篇
  2004年   744篇
  2003年   546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近日,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经济发展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要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82.
利用核密度函数(Kernel Density Distribution)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分化模式,并利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要素贡献分解。结果发现,我国不仅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而且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呈现从尖峰形到宽峰形再到双峰形的变化模式。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分解结果显示,物质资本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而产权制度和贸易因素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和分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83.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深刻的制度变迁,也是各国区域发展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整体进程不断推进,优化了城乡经济结构,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但地区间城镇化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其制度因素在于:改革执行进度不一,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外部发展环境缺失,欠发达地区难得实惠;政府政策倾斜有别,贫困地区缺乏支持.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均衡发展,必须打破原有制度"锁定",作出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84.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三大经济区之一,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体系发达.由于该经济圈缺少高关联度的一体化区域物流平台和区域物流中心,给资源的调度、生产要素的流通等造成了障碍,从而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的区域物流体系基本确立了上海的龙头地位.珠三角经济区的区域物流发展则离不开香港地区的带动.环渤海经济圈,因为拥有北京和天津两座特大型城市,再加上青岛、大连两座大型港口城市的快速发展,就使得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物流中心地位的竞争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285.
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哲学角度来讲,统筹城乡发展是以人为本、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哲学基础体现在四个方面: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体现了现代化过程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体现了公平效率相协调的观点;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观点。从哲学视角解读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和基础对于深入理解我国城乡发展问题有重大学术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86.
区域史是近年来在国内史学界颇为流行的一个史学研究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理论问题如区域史的定义、研究方法、学科价值等,成为史学界热议的话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史学界规范区域史研究的学理诉求。也将推动区域史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鉴于此,本文在总结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区域史研究中区域的界定原则、区域史定义、学科价值及研究方法等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认为:加强跨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化对区域史研究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实现区域史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是区域史研究者今后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87.
河北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地区化,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通过良性互动,谋求共同发展已成为必然。一个区域高等教育的实力与水平,很大程度上反应着该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河北高等教育对其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效用十分突出,但亟需改进完善的方面也不容轻视。  相似文献   
288.
成都市温江区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立足“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保障”目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和社保体系,于2006年基本实现了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和社保制度城乡全覆盖.有效解决了“三个集中”过程中“人往哪里去”的关键难题。2006年.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城镇人员就业率达96%,农村劳动力转业规模达90%,  相似文献   
289.
广元市从2006年起着手研究统筹城乡就业以来.牢固树立“打破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和谐”的理念.在深入调查分析基础上.形成了“拓展落实十项政策、建立三大体系、实行两项制度、实施一个模式”的工作推进思路.并于今年5月率先在苍溪县启动试点.到10月底试点取得了初步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9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间.四川省劳动保障事业在困难中探索前进、前进中不断创新、创新中不断发展、发展中不断壮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基本形成.积极就业政策日趋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一个统筹城乡、服务城乡居民的劳动保障制度体系日渐完善.一个惠及城乡百姓的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保持了全省就业局势的长期基本稳定.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