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24.
实施居住证制度是为了创新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体制。从2008年开始,居住证已经被我们谈论很多年了。2009年,北京开始研究居住证实施的一些制度,但经过几年也没有真正推行。2014年1月份,刚出台的"全面深化改革京版57条"以及《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要开始实施居住证制度。在这之前,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曾提出关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些思路,其中提到要严格控制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在2013年12月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了同样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受利益驱动沿河群众在漳河河道内非法采砂活动屡禁不止,特别是临漳河段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砂堆和挖坑,有的靠近险工,有的挖破河槽,使本来就是游荡的漳河过水变的更加反复无常,过水的流路每次都发生激烈的变化,漳河整治规划所修建工程正在丧失作用 相似文献
26.
精准扶贫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地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土地与资金方面的困境,主要包括:建设用地不足导致产业扶贫项目难以落地;易地扶贫搬迁存在资金压力,以及迁出区土地与迁入区土地问题;劳务输出受宏观经济影响期望值下降,就近城镇化存在搬迁资金压力和产业用地不足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以有效解决精准扶贫面临的土地与资金困境,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增减挂钩对精准扶贫具有双重效应,可能导致脱贫倒退、贫富分化;另一方面,增减挂钩由于受现行政策制约对精准扶贫的支持作用未得到充分释放。以更好更有力支持精准扶贫为导向,增减挂钩政策创新的着力方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增强政策包容性,二是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三是健全农户脱贫致富保障机制,四是打好政策组合拳。 相似文献
27.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成立,推行“地票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在“地票制度”的基础之上,提出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抵押流转的设想,以此释放农村富余的宅基地资源,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更重要的是,为实现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提供合适的融资路径,促进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8.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缓解用地矛盾、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阐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内涵的基础上,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布局优化两个角度对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与简要评价。指出现有研究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指导理论;同时现有研究多将城乡建设用地分开研究,对城乡建设用地内在机理剖析不足。提出未来的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研究应将城乡建设用地视为整体,并注重方法研究和理论研究以指导实践;注重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中利益关系调整,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等制度政策的研究,为城乡建设用地协调互动提供一个清晰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29.
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工作提速、服务提质、面貌提神为要求,以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扎实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30.
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的突破点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31-37
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改革的关键点是破除土地市场二元结构,我国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流转的有形市场,核心问题是实现“同地,同价,同权”.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的制度创新,有两种可以选择的模式.其一渐进模式,即依托现有土地市场制度框架,通过行政手段逐渐提高征地补偿费,以增量改革达成制度创新;其二是彻底突破现有土地市场的制度框架,强力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以激进的方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