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西安市现有工业园基本上属于我国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工业园,存在着重复性建设、高资源消耗和高污染等弊病,因此需要按照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原理的要求,改造和升级这些传统工业园并建设一批新工业园。根据矫正市场外部性主体的不同,西安市可以根据基于不同企业契约式共生基础上构建的生态工业园和同一企业集团内生式共生基础上构建的生态工业园这两种工业园构建形式,采用不同的推进机制推动生态工业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2.
63.
台湾新竹工业园的技术创新措施及对重庆高新区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科学园的一个成功典范,总结其成功经验,对创建和发展我国大陆高新产业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介绍园区按照主流产业活动的差异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而划分的发展历程;分析园区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重庆高新区发展现状,论述提高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能力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4.
广东省顺德区H村级工业园,作为“污染类邻避设施”的聚集地,在发展初期并未受到周边居民的反对,反而在现阶段的升级改造中面临多方阻力,表现出与传统邻避现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本文从集体行动理论视角出发,以 H 村级工业园区改造为背景,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得出影响整个事件的三大关键因素:“污染类邻避设施”风险的不确定性、当地政府沟通决策机制的公开透明、个体理性的策略,其中个体理性作为核心要素发挥关键作用,体现出不同主体在个体理性选择下,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无法在意识及行动层面达成一致,造成了集体行动的困境。 相似文献
65.
66.
技术创新与制度无法分割,制度能够通过外部性内部化使技术创新主体的个人收益接近其社会收益,进而激发创新者创新动力。被誉为“台湾硅谷”的新竹科技工业园,自设立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关键就在于形成了一套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体系。主要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对新竹园区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了科学工业园区发展的制度结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7.
为了解决“技术一环境悖论”,即技术同时作为环境问题来源与解决手段的矛盾现象,通过分析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认为建立绿色技术系统,实现生态化技术创新,可有效解决这一悖论;最后,基于绿色技术系统观,在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运行模式的启发下,提出了多元主体协同共生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8.
生态工业园区企业间的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原则,采用博弈分析方法,对园区内同类企业、不同类企业、企业与政府间的多种利益博弈格局进行分析,并结合广州开发区的实践,探讨相关解决措施及建议。对同类企业来讲(排污,排污)构成一个博弈的纳什均衡,更加倾向于不合作。不同类(异质)企业更趋向于合作,在博弈格局中,会选择(合作,合作)的获利结果,同时环境不会受到污染。只有企业在选择排污策略时,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才存在,这是个不确定性的动态博弈,这种博弈和纯粹的经济活动博弈不同的是,处罚的结果可暂时保持企业正常盈利水平和公众不被污染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9.
70.
向经济发达地区学习,我是在无锡市委组织部的安排下,到惠山区玉祁镇挂任镇长助理的。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细心观察,用心揣摩,既深入现场认真调研,又能兼顾、处理、协调好与镇里其它同志的关系,所见、所闻,无不令人心灵震撼,思路开拓,终生受益。现总结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