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72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87篇
管理学   4498篇
劳动科学   246篇
民族学   566篇
人才学   512篇
人口学   413篇
丛书文集   4639篇
理论方法论   1467篇
综合类   10008篇
社会学   4328篇
统计学   1287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413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510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368篇
  2016年   581篇
  2015年   837篇
  2014年   2248篇
  2013年   1797篇
  2012年   2260篇
  2011年   2596篇
  2010年   2427篇
  2009年   2147篇
  2008年   2277篇
  2007年   1652篇
  2006年   1287篇
  2005年   1190篇
  2004年   985篇
  2003年   818篇
  2002年   781篇
  2001年   564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包括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两种方式.在判定资源枯竭的类型以后,应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问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科学地判定并实施不同的转型策略,发展不同的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992.
我国城市白领群体生活方式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领群体或阶层的生活方式或消费领域都是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也一直是社会学大师们关注的焦点。迄今为止,我国关于白领阶层生活方式的研究比较薄弱,虽然大众传媒的报道不少,但是,真正采用社会学实证调查方法进行的研究却不多见。本文依据社会学有关研究的经典理论,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白领群体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描述,来展现城市白领群体的一些特征及该阶层生活方式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993.
在社会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居民自治参与不足已经成为社区建设发展的瓶颈。本文针对当前城市社区发展中居民自治参与不足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尝试探讨了解决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4.
秦汉时代的四川开发与城市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汉时期,中央王朝为了在政治经济上加强对巴蜀的控制和开发,把巴蜀划分为若干个郡县,从而使巴蜀的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的格局。同时,由于国内统一局面的加强、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巴蜀地区交通网络的扩展,巴蜀商业增添了新的活力,达到空前兴盛的水平,使城市经济和文化出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由此促成了西南国际都会的形成,推进了秦汉时代四川经济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995.
城市人居环境与传统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生态智慧博大精深,本文只选取它关于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方面的智慧和实践成果来展开。西方解决城市人居环境恶化问题,走过了从集中主义到分散主义再到生态主义的曲折历程。现代生态科学和西方智慧值得我们借鉴,中华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更应继承和发展。它内蕴及衍生的传统人居环境理论曾使历史名城千年不衰,给我们保护和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提供了智慧,并将不断提供有益的启迪:尊重和顺应自然生态的系统规律;慎又慎之地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通过回馈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  相似文献   
996.
明清时期我国城乡茶叶市场的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我国的茶叶生产继续发展,城乡茶叶市场也不断扩展.作者分析了明清时期茶叶市场发展的基础,认为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茶叶市场扩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茶叶的农村市场、城市市场进行了深入探讨,剖析了城乡茶叶市场在茶叶生产和消费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城市规模与包容性就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铭  高虹  佐藤宏 《中国社会科学》2012,(10):47-66,206
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个人的就业概率,而不像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外来移民会挤占原有居民的就业机会。使用工具变量,对个人层面的就业决定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城市规模每扩大1%,个人的就业概率平均提高0.039—0.041个百分点。此外,城市规模扩大的就业增加效应对于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并不相同。总的来说,较高技能和较低技能组别的劳动力均从城市规模的扩大中得到了好处,其中较低技能组别劳动力的受益程度最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影响中等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因此,采取城市人口规模的限制措施,并且特别针对低技能劳动力进行限制,将导致效率与公平兼失的局面,不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998.
城市新型社区的人际交往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的人际关系对于促进城市新型社区的社会整合乃至实现城市的社会和谐,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当代中国,城市人际交往不仅具有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化特点,同时还蕴涵着传统文化的心理积淀,城市居民的人际关系形成多取向和多层面.我们应克服城市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障碍因素,寻求构建城市社区的新型人际文明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999.
空间理论视域下农民工“城市不融入”探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现阶段,农民工作为城市化的建设者和贡献者,遭遇到无法融入城市的不公平境遇。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空间理论为解释农民工“城市不融入”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基于空间理论分析,造成农民工“城市不融入”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空间设计下的户籍制度具有双重逻辑:既带来“城”和“乡”空间对立,又形成“农民”和“市民”身份排斥;地域空间中,住房的缺失与“城中村”形成,“寄生空间”与“城市空间”对立;认同空间中,“市民”的空间排斥和“农民工”的自我怀疑无法达成心理共识。要解决农民工“城市不融入”,应在制度空间、地域空间以及认同空间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融入。  相似文献   
1000.
公众共用道路是一种典型的公众共用物。我国应当基于公众共用物理论,从建设可持续公共交通的顶层设计的高度,从转变和端正公共交通治理和管理的指导思想上解决公共交通拥堵问题。应当突出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将公众共用道路建设放在公共交通建设的首要位置,确立公众共用道路在城乡道路中的主体地位。公共交通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满足和保障公众基本出行、行动自由和基本生活品运输的需要为优先目标。在公共交通领域实行良法善治,应当综合运用政府调整机制、市场调整机制和社会调整机制。破解公共交通拥堵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增加公众共用道路的数量和面积,重要措施是加强公众共用道路的管理、服务和相关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