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39篇 |
免费 | 322篇 |
国内免费 | 10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308篇 |
劳动科学 | 228篇 |
民族学 | 527篇 |
人才学 | 475篇 |
人口学 | 403篇 |
丛书文集 | 4248篇 |
理论方法论 | 1408篇 |
综合类 | 9481篇 |
社会学 | 4089篇 |
统计学 | 10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7篇 |
2023年 | 419篇 |
2022年 | 406篇 |
2021年 | 535篇 |
2020年 | 425篇 |
2019年 | 386篇 |
2018年 | 208篇 |
2017年 | 363篇 |
2016年 | 575篇 |
2015年 | 800篇 |
2014年 | 2093篇 |
2013年 | 1701篇 |
2012年 | 2084篇 |
2011年 | 2424篇 |
2010年 | 2248篇 |
2009年 | 2017篇 |
2008年 | 2042篇 |
2007年 | 1494篇 |
2006年 | 1174篇 |
2005年 | 1090篇 |
2004年 | 920篇 |
2003年 | 789篇 |
2002年 | 734篇 |
2001年 | 549篇 |
2000年 | 321篇 |
1999年 | 111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21.
数字经济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考察数字经济对碳减排的影响,对推动江西省经济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11—2021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直接效应模型、间接效应模型和PSM-DID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碳减排的内在机理,深入分析了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吉安市和抚州市5个低碳试点城市的碳减排效应,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商业魅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碳减排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碳减排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碳减排;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碳减排作用更显著;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总体上显著促进了碳减排。 相似文献
922.
李伟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86-95
在现代社会中,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日益严峻的复合型灾害风险,使得传统城市安全治理体系与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韧性治理理念逐渐引起重视。韧性城市治理体系具有健全的城市规划和设计、跨部门合作与协调、公众参与及社会创新、敏锐的风险识别力,以及快速的环境适应和恢复能力等特征。我国韧性城市治理体系构建面临城市建设规划有待升级、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有待优化、城市承载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应升级建设规划,优化韧性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基础设施韧性,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生态系统韧性,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强经济和社会韧性,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以建立完善的韧性城市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23.
924.
文章基于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内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和宜居性发展现状,利用熵值法分别测算二者综合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韧性与城市宜居性总体水平不断上升,相对而言,城市宜居性的发展水平要略高于城市韧性;两系统耦合协调指数较高,总体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区域内部上海耦合协调度保持在最高水平,协调城市类型主要以初级和中级协调为主;空间格局上耦合协调城市板块呈现出环绕式聚集分布。据此,提出通过加强韧性建设来提高城市抵御风险的能力、因地制宜以特色发展打造宜居韧性城市、城市转型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等政策建议,进而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综合发展能力,实现以点带面辐射整个城市群。 相似文献
925.
上海提高土地经济密度应以创新土地管控手段为方向,以产业能级提升为目标,以盘活存量土地为发力点,全面推进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区土地资源管理模式转变,尤其要以郊区新城经济密度提升为主要工作方向。要注重培育与上海“五个中心”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龙头地位”相适应的产业,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让上海的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26.
尽管国际合作和自主探索两条路径在韧性城市建设的重点设定及具体举措上明显不同,但总体上都对我国韧性城市建设具有启示意义。在宏观层面,政府对韧性城市建设的引导意识和规制能力仍在形成阶段,应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在微观层面,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治理主体缺乏对韧性城市建设进程的感知力和参与度,尚未树立起韧性城市的发展理念。与此同时,两条路径的韧性城市建设实践都为解决当前复杂城市问题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可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2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9,(5)
淄博北站作为济青高铁沿线的重要高铁站点,是连接全国高铁线路网的重要枢纽,是实现淄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更是城市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对促进淄博城市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济青高铁淄博北站的修建扩大了中心城区范围,增加了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促进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北部新区圈层空间格局的形成,促进了中心城区的城市化发展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929.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