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定海古城经历了从治所城市到卫所城市、再到治所城市的二度更迭,其特殊性和典型性对于中国古代治所与卫所城市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复原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分析定海古城作为卫所城市和治所城市在构成要素和空间特征上的差异,发现治所城市侧重行政和教化职能,规划布局注重秩序性;卫所城市侧重军事防御职能,规划布局注重安全性。 相似文献
52.
鉴于城市形态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间的紧密关系,选择科学形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城市规划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并对我国当前的城市空间拓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汲取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及理论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构建可持续城市形态的关键在于必须从我国城市发展各项实际出发,实现城市生态、社会、经济的同步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可持续城市形态的理想模式,为我国构建可持续城市形态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3.
归化城的兴建虽因互市限制条件过多而未能达到俺答汗进一步发展对明朝贸易的目的,但通过修建喇嘛庙将蒙古民众统一在喇嘛教信仰下的构想,却在明朝末期蒙古各部落政权竞争过程中及清廷扶植喇嘛教策略的倡导下得以实现.归化城的城市发展一直与喇嘛教的传播密切相关,将归化城发生重大转折的几个历史阶段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喇嘛教在归化城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以2015年中国289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在分析城市形态对碳排放影响机制基础上,引入景观格局指数表征五种城市形态,运用岭回归方法对城市形态与碳排放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了其在三类不同人口密度城市所表现出的影响效应异质性.研究发现:城市形状复杂度对样本城市碳排放产生负向影响,城市各类功能区的非均匀分布并不必然增加碳排放;城市破碎度的增加显著提升碳排放水平,且在人口稀疏区这种影响程度更高,说明城市功能区之间的连通性有待加强;城市中心性对碳排放的负向影响程度较大,但在人口集聚区城市却表现出正向影响关系,意味着城市需要灵活选择内部空间结构聚合模式;城市紧凑度整体提升了碳排放水平,表明多数城市形态主要满足了几何形状方面的紧凑性但城市功能紧凑性不足;城市规模扩大对碳排放未产生显著影响.面向碳中和愿景的城市形态调控思路主要包括将碳排放控制指标纳入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结合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城市布局紧凑度、择机实现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模式的转变、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与城市形态的深度融合以管控城市破碎度等. 相似文献
55.
杨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22-128
城市空间恒常处于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涉及到城市的宏观、中观及微观各个层次,它动态地反映出城市居民的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等方面的特质。城市空间外在地表现为物质形态的空间生产,内在地体现着城市结构的特征与逻辑,它以多种方式展现着人们对于美好城市的向往。因此,城市空间是由事实城市、想象城市、认知城市三个方面的原型共同构成。作为认识框架,这个综合原型可以应用于对城市空间发展历史进行研究的相对完整的模式。 相似文献
56.
全面达小康,对东山街道而言,应是一个高标准的问题,作为江宁新市区的核心区,东山的小康应以城市形态为主要特征。这是江宁区委书记刘捍东在东山调研时对街道干部提出的。这意味着东山的小康建设必须走出一条具有城市形态特征、体现高质量要求的小康之路。东山街道进一步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动员全街上下咬定“富裕型小康”目标,以高速发展经济、高度关注民生为主旋律,实现东山全面达小康建设崭新开局。 相似文献
57.
58.
59.
重视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分布变化--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几十万、上百万户籍人口从内环线以内迁到内环线以外 ,这给迁出地、迁入地的社会、经济、教育、卫生、治安等各方面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和问题 ,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大问题。这种数公里数十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分布变化 ,必将影响上海整个城市形态、城市结构 ,有利于新型的城乡结合型的新城的建成。上海有六千多平方公里冲积平原 ,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应不断扩大城市化地域范围 ,与其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相匹配。 相似文献
60.
叶晖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5-146,149
当前,辽宁正处于经济结构和城市形态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沈阳经济区快速发展和辽西沿海城市经济带建设、加快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产业结构、提升高端服务业比重,实现辽宁经济、文化、科技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