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18篇
  免费   663篇
  国内免费   126篇
管理学   5223篇
劳动科学   271篇
民族学   770篇
人才学   559篇
人口学   475篇
丛书文集   6966篇
理论方法论   1928篇
综合类   15574篇
社会学   4416篇
统计学   1625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230篇
  2023年   567篇
  2022年   532篇
  2021年   699篇
  2020年   643篇
  2019年   540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513篇
  2016年   742篇
  2015年   1064篇
  2014年   2559篇
  2013年   2151篇
  2012年   2641篇
  2011年   3138篇
  2010年   2895篇
  2009年   2773篇
  2008年   3136篇
  2007年   2305篇
  2006年   1837篇
  2005年   1730篇
  2004年   1571篇
  2003年   1368篇
  2002年   1294篇
  2001年   1025篇
  2000年   690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上海城市地价出现大幅度的上涨,远远超过工人阶层工资的增长幅度。工人阶层为了应付高额的地价以及随之而高的房租,一方面不得不压缩自己在其他领域的消费,导致工人的实际购买能力低下;另一方面则压缩自己的居住空间,导致生活质量不断下降。而这些反过来又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房屋空置率提高,社会减租运动风起云涌,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不满和敌对情绪高涨,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2.
日本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日本学刊》2006,(6):94-104
金融制度主要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类型。后发展国家日本实行的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这一制度安排对于有效配置稀缺金融资源、促进战后日本工业化赶超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日本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完成,其金融制度也面临着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问题。因为在经济赶超阶段有发达国家为样板,政府在制定引导经济符合政府战略意图的特定政策方面,拥有信息上的比较优势。通过对金融业的一系列管制,使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制度能够比市场更高效率地配置金融资源。而在实现经济赶超后,政府虽然逐渐丧失了这种比较信息优势,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拥有更高的效率,由此引致日本金融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83.
中国利率调整对消费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森  蒋贤锋 《求是学刊》2006,33(2):60-66
研究表明,中国利率的变化与国民消费水平增长呈现出一种反向变化的趋势,这一结果与传统的凯恩斯理论、永久性收入假说理论和随机游走理论等相悖,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城市消费和农村消费的异质性和“二元结构”特点,不具备上述理论的假设条件。利率机制目前还不是中国调解消费的理想工具,应考虑更多地使用非利率的其他金融手段。  相似文献   
84.
中日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在我国整体的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显示性比较优势等指数的测算评价了中日农产品贸易,进行了结果分析,并讨论了两个指数之间的联系。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提高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建议及对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86.
87.
傅隆政 《创新》2007,1(1):72-76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支撑引领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分析南宁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意义、战略方向和比较优势,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支撑南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8.
89.
公共环保设施的有序建设是解决超大城市"垃圾围城"问题的重要途径,但设施建设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冲突问题却使设施陷入"落地难"的困境。作为超大城市的广州,通过建立高位统合的治理结构、强化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遵循合法合规的工作程序、贯彻以人为本的群众路线等具体实践,逐步构建起对话协商、系统协同、政民协作、利益协调四大机制,从而推进公共环保设施建设中的冲突治理,为全国大中城市推进公共环保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