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多年来,我国对托尔斯泰著作的理解主要基于俄国和欧美文化立场的阐释。而这些阐释的不足就在于对托尔斯泰一生东方走向的精神探索,对托尔斯泰与东方、特别是与中国文化思想的认同和共识缺乏重视。而这恰恰正构成托尔斯泰一生精神探索和创作的重要特征。关首《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动因、主题和书名含义.过去多从社会宏观的外在动因进行说明,缺乏对托尔斯泰的“具体历史性”思考,没有顾及托尔斯泰长期精神探索的东方走向。在他否弃了西方的进步观念之后,试图在俄国民族文化传统(和平)中寻求一种可以对抗滚滚而来的西方文明(战争)的力量。这就是《战争与和平》这一书名具有的深刻内涵。而从托尔斯泰东方走向传统文明的视角,就会清楚地看出《安娜·卡列尼娜》整篇小说的拱形结构的意义。两组几乎表面无关的情节线索,形成东西方两种文明中人的不同境遇和命运的排列的鲜明对照,把两位同样可爱的主人公(安娜和列文)引向不同的结局。对小说题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解读,不再是从安娜不能容于原来的上流社会等这些“来自人们”的“惩罚”,寻找安娜毁灭的原因。安娜的惩罚来自上帝,这上帝就是托尔斯泰心目中一种类似天道的冥冥之中永存的法规。关于《复活》书名的辨析和超越的路径,也可以从中国文化思想加以诠释。在以基督教的关键词“复活”命名的故事中,缺乏的恰恰是基督教文化的情节内涵:讲述的不是基督教式的通过罪与罚的炼狱、蒙受神恩救赎而复活,而是像中国人那样的良心发现和弃恶从善。基督教的复活变成了中国人的“复性”,也就是孟子的所谓“求放心”。这不是一种靠神恩和救赎的复活之路,而是中国人所走的自力提升、“内在超越”的道路。  相似文献   
72.
“鲁迅与浙东文化”这一研究课题,是着眼于鲁迅一生与故乡文化的联系来探讨他与中国民族文化及其近现代以来的发展的整体关系。近十余年的“传统文化热”(或称“国学热”),带来我们对鲁迅愈益严重的隔膜、疏离以致对立,在这种对立情绪中所从事的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他的故乡文化联系的研究,是有悖于鲁迅的精神世界与民族文化在整体上特有的联系方式和内涵的。鲁迅对中国固有文化的批判表现出对民族“固有之血脉”的追寻和发展,建立在他与浙东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联系之上——“鲁迅与浙东文化”的研究,就是对这样一个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笔者梳理了浙东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衍变,在此基础上,阐释了鲁迅对此的体认和追寻建立在他与故乡文化的“血缘与地缘”关系之上,是在他主体意识参与下通过“复活—认同”、“深化—辨异”、“升华—消解”实现的。  相似文献   
73.
如把鲧神话在西周和屈原所在的时代楚国的神性还原重构,可见他与埃及大神奥赛里斯具有类似的神性和故事关目,他是农业神、土地神、植物神、太阳神,有以农业为核心的许多贡献,有农业神都有死亡和复活的关目,以及成为冥府之神的结局。  相似文献   
74.
最近读钱理群教授等人编的《大学语文》,它真是“一门写好在纸页上的课”,不需要人再多讲的“课本”。教授的点拨导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请看它是怎样导读托尔斯泰《复活》的一个章节的:从第四段文字看,玛丝洛娃是怎样在内心深处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妓女身份辩护  相似文献   
75.
红柯的西部小说抒写了壮美雄阔的荒山大漠、草原湖泊,热情讴歌了大西北的激情、血性和力量,表现了作者对西部英雄的想象和重塑。《复活的玛纳斯》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方面都显示了作家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76.
77.
语言转用和语言保持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少数族群的语言与国家政治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关系 ,与之相适应的语言政策也各不相同。语言保持是立足于族群集团立场的一种语言政策。保持少数族群语言的关键是抑制第二语言使用范围的扩大 ,排除第二语言对母语语言系统的影响。国家语言保持政策的重点是提高少数族群语言的地位和威望 ,并使之深入每个国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78.
长篇小说《野猫精》是俄罗斯当代作家塔吉亚娜·托尔斯泰娅最重要的作品。它着力挖掘和展示俄罗斯语言的魅力 ,以暗喻、反讽等手法将臆想的荒唐世界与活生生的现实、将蛮荒时代的古罗斯与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互相交错和交融 ,突显了知识分子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依附权势甚至同流合污的弱点 ,强调了掌握为人基本道理的无比重要性 ,拓展了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俄罗斯大师开创和深化的精神复活主题  相似文献   
79.
果戈理前期创作揭露生活的阴暗面 ,讽刺和批判庸俗的封建地主和官吏 ,开创了俄国“自然派”。其后期创作努力塑造正面主人公 ,通过人性复活的构思 ,宣扬道德感化、精神革命的主张 ,直接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 ,确立了俄国文学的另一个方向 ,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0.
任何一种宗教都力图回答人存在的终极性问题即关于死亡的问题,揭示死亡的意义。基督宗教对于死亡问题的答案,是建立在希腊哲学和希伯来信仰基础之上的。本文在论述基督宗教的死亡观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了希腊哲学和希伯来圣经对死亡的基本观点。新约圣经中,特别是福音书与保禄神学都认为,无论身体的死亡,还是灵性的死亡或永远的死亡,都是罪的必然结果;但耶稣基督以自己的死亡打破了死亡对人的权势。其次,传统的基督宗教神学的死亡观由于是在希腊语境中发展起来的,虽然相信末日肉体的复活,但是不免带有终末二元论的色彩。最后,在对当代基督宗教神学在探讨死亡问题时所提出的"立刻复活说"等理论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基督宗教传统神学中的复活教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