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14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81.
一直以来,国内外库切研究者普遍认为库切创作思想与欧美及南非文学和文化有着紧密联系,而对于其与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其他文化之间的关联则未曾论及。事实上,库切在多部作品中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中国及中国元素,对中国文化乃至古代中国都有一定了解。通过对库切传记的考察,甚至可以挖掘出他与儒家文化的姻缘。文章尝试论证库切创作与中国文化的关联,重点考察其作品中的刑罚观、大同思想等契合儒家人文思想的伦理和政治观念,以期呈现库切作品中的多元文化思想,体现其作为一名跨文化作家的思想深度,同时显示中国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普适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2.
本文探讨了明代山西境内重点是大同地区的边墙、城堡的兴筑过程,特别辨析了"大边"、"二边"的概念.本文认为,明代不同时期存在着位置、走向不同的大边和二边,明初的大边、二边应在今内蒙古境内,现存的晋蒙交界处的长城是明嘉靖后形成的新"大边",其位置在明初的二边之内.后代资料中所以出现这种大边、二边颠倒错位的情况,一是正统以后明蒙双方攻防形势的改变,造成明朝防区的大幅收缩;二是成化以后的屡次异地重修边堡造成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3.
毛泽东不是传统文化的复归者,他在吸收传统"大同"思想合理因素的同时,在很多方面实现了难能可贵的超越.比如:他把传统的具有空想色彩的大同理想升华为科学的共产主义理想,把传统道德上的平等平均思想发展为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平等观,把传统的公有思想提升为具有一定现实可行性的公有制度,把传统的人道和谐原则发展为革命的人道主义.虽然毛泽东晚年在实践中操之过急,出现了重大失误,但是他在理论认识上的超越是不能否认的.  相似文献   
184.
苏宁 《天府新论》2006,(6):132-135
康有为从建立在"大同"社会理想上的独特的文化体系和思维方法出发,发展出以"元"为核心范畴的审美意识."元"是本体"其道以元为体,以阴阳为用",起于天地,现于神明,又和于人的内在精神,成为具有审美必然性的浩然元气.从认识论看,"元"具有神圣性,人格性.有"元"而后有"心","元气"即"知气"."元"的审美范畴是人格化的,对"元"的体认通过生命的感悟,天道、地道、人道统一,形成三位一体的审美境界,天人一体,四海一家.在"元气"论基础上建立的"大同"理想,与康德"道德理想社会"相通,从而使美从"元"的本体性走向了人间性,使美的本质安放在了人间世界的立意上.可以说康有为的哲学思想是审美化社会理想的哲学表述,这正是康有为哲学现代性启蒙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5.
本文从区域文化的视角,通过中国中部一个村庄的个案分析,探讨传统与变革之间的关系,并对近代以来流行的一种现代化理论进行反思。文章认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取向离不开区域文化的支撑。民间传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并在社会变革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6.
太平大同思想源于以尧舜为代表的五帝时代,经过孔子及历代儒者的阐发,成为儒家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对儒家理想社会的重申和发挥。张载以三代之治为太平蓝图,提出了"渐复三代之治"的治理之策——恢复井田、重建封建、恢复肉刑。《西铭》也是其太平大同理想的简洁表达。张载"为万世开太平"既是其个人政治抱负的表达,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使命、社会担当的经典表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仍然放射着璀璨光芒。  相似文献   
187.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社会理想的政治设计。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具体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描绘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他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揭示出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在经济建设上找到了实现大同的正确途径,以其独特的"共同富裕"使中国数千年来的大同理想有了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8.
儒家在<礼记·礼运篇>中所阐发的"大同"社会理想,不仅在传统社会犹如理想灯塔之光给予中国人以生命的希望,而且更深刻影响着近代中国人,成为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为既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又在古老的神州大地建设近代化的国家而奋斗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89.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奠定了现实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文化渊源,而中国先进分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源流。  相似文献   
190.
清末至近代的大儒曹元弼生活于苏州,一生亲历中国近代史之大变革时期,他学尊郑玄,又承清末的汉宋兼治传统,诚为学有渊源之经学家。曹元弼一生致力于发明郑学以通经致用,在《孝经》学领域便有《孝经学》《孝经郑氏注笺释》《孝经校释》《孝经集注》等四种,可谓用力深而持久。就其《孝经》学义理来说,一是继承郑玄以《孝经》总会六经的观念,进一步以爱、敬二字为《孝经》之大义,六经之纲领,认为六经皆爱人敬人之道,而爱人敬人出于爱亲敬亲。二是发挥汉儒奠立的《春秋》与《孝经》相表里的观念,以三纲、五常为二者之共旨,着意阐发《孝经》已蕴含忠孝一理的三纲观念。虽然曹氏此二说均有所承,但他又赋予了新的意义,尤其是第二个观念,虽明显采纳了汉代公羊学的微言大义之法,但他却强调的是对三纲和君臣之义的维护,而非公羊学以素王改制为核心的革命意涵,这一差异正蕴含了曹氏对时世的回应以及对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