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7篇
社会学   2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大学城开发、建设对城市和地区经济产生的效应包括土地补偿效应、消费拉动效应、投资乘数效应、人文扩散效应,以及环境生态效应.大学城经济效应的发展趋势表现为:补偿效应逐步下降、趋于消失;乘数效应先升后降、缓慢消退;消费效应逐年增加、持续作用;人文效应缓慢释放、加速扩散;环境生态效应先降后升、长期释放.因此,应理性看待我国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建立科学的投融资模式,发挥大学城的文化先导作用,建立开发大学城建设的长效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192.
大学城建设的空间本质是城市空间与教育空间的有机融合。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应以城市空间和高等教育空间发展规律的有机结合为指导思想,促进科学规划;以文化建设为核心,增强文化特性;以学科交流合作为重点,促进资源的有效共享;以区校深度合作为基础,推进区域联动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3.
立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大学城为研究对象,从大学城建设促进该地区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地文化建设以及对失地农民的城市化开发式安置等方面分析大学城的兴建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4.
从“大学城”新圈地运动看土地资源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式军 《理论界》2005,(4):92-94
随着近年来新圈地运动的兴起,各地"大学城"建设被视为一种"时尚",乃至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土地资源法制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处理发展高等教育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已成为各级政府、领导所面临的严肃课题.本文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试图从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的角度进行探讨研究,提出旨在保护土地资源与发展高等教育并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5.
对“大学城”规划热潮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知识创新"工程大背景之下,我国高校校园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通过回顾了国内外大学城发展的状况及目前实践中存在的误区,探讨了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大学城所具有的内涵特征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与一流的师资和学术环境;开放性与知识文化的共融性;宜人化、国际化的校园环境;大学城建设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6.
关于组建"环广州大学城体育圈"的理论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城的建设过程中,"环广州大学城体育圈"不容忽视.文章提出了组建"环广州大学城体育圈"的理论构想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7.
大学城的聚集与辐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城现象是近年来出现的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式,由于它对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的综合效应,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对此,拟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大学城的聚集效应与辐射效应,以便为大学城的健康发展提供经济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8.
大学城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一大趋势。自中世纪大学萌芽以来,大学城逐渐演变成两种形态:“自然生成型”和“行政规划型”。大学城运行的逻辑在于其开放性、资源共享性和集聚效应,大学城的发展契合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响应了知识经济时代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社会需求。我国大学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着力于社会参与、以人为本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9.
以仙林大学城的兴起为背景,在综合运用多种调研手法的基础上,就大学城周边的仙林新村社区的发展变迁状况进行了归纳分析,并通过深入剖析导致变迁的原因,揭示了大学成长与社区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大学城背景下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