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10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384篇
管理学   4393篇
劳动科学   602篇
民族学   652篇
人才学   2259篇
人口学   155篇
丛书文集   7185篇
理论方法论   1787篇
综合类   23425篇
社会学   7740篇
统计学   288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654篇
  2022年   518篇
  2021年   845篇
  2020年   603篇
  2019年   926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1090篇
  2016年   1323篇
  2015年   1915篇
  2014年   3371篇
  2013年   3241篇
  2012年   3404篇
  2011年   3955篇
  2010年   3899篇
  2009年   3893篇
  2008年   3775篇
  2007年   2683篇
  2006年   2366篇
  2005年   2086篇
  2004年   1571篇
  2003年   1383篇
  2002年   1243篇
  2001年   1103篇
  2000年   888篇
  1999年   477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创业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的视角揭示了创业生态中创业主体、创业要素、创业环境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其具有复杂的自适应系统的各项特征,从系统的角度来讲,其具有系统的目标、要素、运行机理和系统边界。本文以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为例,从系统目标、系统要素和系统的运行机理三个方面立体剖析了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目标设定、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各要素的构成以及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对强化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3.
全面抗战时期,受战时通货膨胀影响,大后方大学教师和学生群体的生活水平迅速下降,但与真正意义上的"赤贫阶层"尚有距离,决定大学教师和学生生活水平的关键要素相比战前已发生变化。战前大学教师的生活水平结构与教师职级、教育水平紧密相关,而战时大后方大学教师的生活水平结构则受到薪金、兼职、家庭负担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战前大学生的主体是社会中间阶层出身的子弟,校园内的生活水平结构呈"橄榄型",战时大后方大学校园内的生活水平结构则截然二分为富裕和清贫学生两部分,清贫学生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主体。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大学教师和学生生活水平结构的变化,既有战时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国民政府相应教育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4.
965.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红现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热潮,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这种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兴的潮流现象,很多"网红"被过度包装进行炒作,向大学生传递错误的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网红现象"中也存在着正能量,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网红现象"纵深发展的时代,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66.
967.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对象。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源头,能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价值引领、实践指导和榜样激励。学校应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理论教育活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来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968.
969.
虚拟生存作为一种新型的生存方式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各个方面。对虚拟生存视域下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对儒家文化的德育价值进行挖掘,探讨儒家文化和大学生德育教育融合的契合点,可拓展德育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探寻儒家文化融入大学德育教育的建构路径,为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970.
优良家风教育对当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优化社会风气有重要意义,对大学生进行优良家风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创新.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优良家风教育的效果亟待提升,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优良家风教育,不是单个方面、一处发力就能解决问题,需要国家、家庭、高校、媒体等多方协同.在优良家风教育中,注重加强家庭教育的同时,凝聚各方力量发挥有效作用,从整体性上对大学生进行优良家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