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张达明 《老友》2014,(11):9-9
正1949年,身经百战的萧劲光将军回到阔别近30年的家乡湖南长沙赵州港。在离村庄还有一里多路时,萧劲光就下了车,步行朝村里走去。来到村头一棵大树下的土地庙前,见庙门上挂着一副土生万物,地降吉祥的对联,他幽默地对大家说:这副对联,我小时候看不懂,现在才明白土地爷净说半截  相似文献   
12.
李小可告诉我今年要举办水墨家园大型展览,我为他由衷地感到高兴。在大家眼里,小可学画可谓独天得厚,他在李可染先生的培养下,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从美院附中毕业后,他当过兵,后又在工厂里做工人多年,改革开放后才调到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丰富的历练使他养成了做事专注的品性。他善于思索,通达乐观,待人诚恳,爱好广泛。他善于观察别人的长处,并乐意吸收。小可并没有在父亲的大树下乘凉,他牢记父亲天道酬勤、实者慧的教诲,持之以恒,积极进取,发奋有为。30多年来,他曾20多次去西藏,每次进藏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灵魂的震颤,在与藏民  相似文献   
13.
【正】在日常文明礼貌用语中,我以为请坐是最给人实惠的,其他诸如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大抵属于口惠,其实惠则未必,而请坐,呵呵,那是扎扎实实的身体受益,尤其是在久行或久等之后,一声请坐,如沐春风如逢甘霖。最近有新闻爆料,南昌火车站广场供人休息的绿化带石凳,全部被铁栏杆围了起来,让人望凳兴叹。如今人们终...  相似文献   
14.
<正>从近年曝光的腐败案件中不难发现,大部分违法乱纪的官员都栽在"熟人"关系上,人情成为他们逾越不过去的陷阱。几乎所有领导干部都曾饱受人情的困扰。事实上,人情本无错。人情是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质朴的情感,这是人情的本原,也是人性的本原。但是,人情又隐含着腐化变异的风险,当它参与物质或利益交换时,那些附着在人情上的种种消极属性已然扭曲了人情的原貌。这时候的人情,或是掩盖非分企图的遮羞布,  相似文献   
15.
我们住的大院里,有几个小朋友常跟我一起玩,其中就有丫头。丫头的父亲,曾经在铁路工作,后来在一次事故中被火车轧死了。丫头的母亲受不了这突然的打击,疯了。这个家,就这样败落了。丫头有三个哥哥,她是这个家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孩儿。按说,丫头应该是最得家人宠爱的,可是我们眼里的她,永远蓬头垢面,鼻涕邋遢;永远穿着破衣服,衣服上面黑乎乎的,不知是鼻涕,还是吃东西留下来的印子。院子里的小朋友都欺负她,不愿意跟她玩,嫌她脏。的确,她那头永远也不梳理的头发,长满了虱子和虮子。虱子是黑色的小虫,虮子是白色的虫卵,都附着在头发上,奇痒无比。  相似文献   
16.
碗底的字     
陈联生 《老友》2020,(2):16-16
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家家吃饭都用瓷碗。记忆中,我吃饭最喜欢用的是家里的花碗,碗边沿有一圈细小的金边花纹,碗侧还有几排半透明的圆点,整个碗晶莹剔透。碗底有个字,是父亲名字中的高字。那时,农村吃饭有个习惯,只要天气好,村民都喜欢端着碗来到村中一棵大树下,蹲在地上边吃边聊天。  相似文献   
17.
左面是北     
女真 《今日辽宁》2015,(3):82-85
孩子的成长,方方面面,包括识路.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暑假去辽宁中医北面的一家英语学校念ABC.一次上课,我不幸生病卧床,他老爸午睡过头,错过了去接孩子的时间.往学校打电话,老师说孩子下课背书包走了.辽宁中医到我家有四站地,没有直达公交车,儿子自己从来没单独走过,而且他身上没揣一分钱,没有手机电话,没带家门钥匙,放学一个多小时了还没见本尊在家门口出现,这是要丢的节奏啊!老公上街沿他平时开车的路线寻找,我在家里焦急等待,那一段漫长的时间,要多折磨人有多折磨人.就在那一次,我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教会孩子找到回家的路,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8.
《山西老年》2014,(9):10-11
现在不少老人都用上了"高大上"的智能手机,"追求时尚"的劲头丝毫不比年轻人差,微信已成为他们的"每日功课",智能手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成为玩转微时代的"潮"老人。北漂小伙子张明为父母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的故事令我们感动;山西临汾市服务老年人"安心居家——微孝临汾"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让我们欣慰;新疆伊宁市微信受老年人青睐的报道让我们感到时代的进步;青岛市举办中老年人学微信用微信大赛让我们看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升级转型";《山西老年》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更让我们感到了与时俱进的力量。在网络时代面前,曾经沦为"新文盲"的老年人,在微时代,正大步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9.
尘世小暖     
正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满头银发,佝偻着背,脸上的皱纹刻画出岁月的年轮。我是公司一名普通职员,每天衣着光鲜地坐在办公室里,重复着冗繁单调的工作。我们来自不同的天地,只因偶然的机缘,让彼此的生命有了交集。那是多年前的一天,我端着茶杯疾步去茶水间,把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趔趄。她是位年长的清洁  相似文献   
20.
【正】30年了,老街上的一段往事一直存放在我心底深处,永难忘记。30年前,我住在松江老街——谭东街。街尾住着一个捡破烂的老头,他身上衣服补丁摞补丁,但还算干净。每天,他总背着破旧的大布袋,拿着铁钩子,巡回在垃圾箱之间。我是在公用给水站认识他的。常见他用一只小铝锅,淘点米、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