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98篇 |
免费 | 914篇 |
国内免费 | 11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576篇 |
劳动科学 | 136篇 |
民族学 | 382篇 |
人才学 | 161篇 |
人口学 | 161篇 |
丛书文集 | 6369篇 |
理论方法论 | 1157篇 |
综合类 | 9977篇 |
社会学 | 1066篇 |
统计学 | 3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7篇 |
2023年 | 1550篇 |
2022年 | 1588篇 |
2021年 | 2012篇 |
2020年 | 1674篇 |
2019年 | 1089篇 |
2018年 | 495篇 |
2017年 | 707篇 |
2016年 | 759篇 |
2015年 | 1083篇 |
2014年 | 1876篇 |
2013年 | 986篇 |
2012年 | 1028篇 |
2011年 | 1129篇 |
2010年 | 948篇 |
2009年 | 1009篇 |
2008年 | 966篇 |
2007年 | 780篇 |
2006年 | 709篇 |
2005年 | 571篇 |
2004年 | 517篇 |
2003年 | 475篇 |
2002年 | 392篇 |
2001年 | 260篇 |
2000年 | 175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92.
93.
94.
卢征良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74-80
1895年,张謇在南通创设了中国近代有开拓意义的民族企业——大生纱厂。在大生纱厂早期,其内部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从典型的集权性运营机制到建立起以股东大会、董事会、查帐员为基本特征的三权分立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发展过程。但大生纱厂内部治理始终表现出很强的时代特征,即体现为张謇个人在企业内部的集权特性。这种集权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早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5.
在教师队伍治理现代化语境下,边疆“双一流”高校亟待关注教师的职业获得感,以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调查边疆“双一流”高校教师职业获得对职业获得感的影响,发现年收入、住房福利、职称评聘、信息技术支持、经费、工作环境感受、工作负荷等为增感因素,对教师获得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访学进修为负感因素,对教师获得感有显著负向影响;教学奖励、职务晋升、企业实践、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为无感因素,未显示对职业获得感的影响。同时发现教师的高层级职业获得感缺失。建议边疆高校重视教师获得感的预警作用,把握教师队伍治理的主动权;主动开展滴灌式教师获得感管理;营造高校对教师自主性的包容机制,弥补高层级职业获得感的缺失。 相似文献
96.
2021年欧盟《数据治理法》规定了公共部门机构、共享服务提供商、数据利他组织和欧洲数据创新委员会等共享主体机制,旨在推进欧盟数据的有效共享和开发利用。就实际意义而言,欧盟数据共享主体能够促进数据的重复利用、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实现社会组织利他共享等,但是现存问题也值得深思。在我国《数据安全法》已经生效的大背景下,欧盟数据共享主体的运行逻辑可以在政府部门数据开放职责、经营主体数据处理角色、第三方组织数据媒介功能等方面为我国数据共享主体制度的完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福州市在全面加快乡村基层“三治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三治的“融合度”“规范化”“一致性”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而通过分析与探讨,可以发现民法典分别蕴含乡村治理的“法治”“自治”“德治”的基本要素。因此,应当运用民法典的共治理念与规则体系,促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8.
面对当前社会伦理问题,儒家塑造心性、约束行为的伦理思想值得推崇,重新挖掘、阐释儒家“仁爱”“礼德”和“诚信”的社会伦理内容,培育道德主体内在德性特质和外在道德行为十分必要。因此,以儒家伦理思想构建道德同一性,抑制利己天性,推动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实现儒家伦理传统与创新社会治理的对话,对构建当代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
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民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但是,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基层政府仍缺乏现代治理理念并且习惯采用硬性的治理方式,缺乏与农民的柔性互动,这使得农民参与积极性低,加之农民主体意识淡薄、乡村人员外流,严重阻碍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因此,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基层政府应从树立现代治理理念、采用柔性的治理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农民主体意识四方面入手来促进农民参与。 相似文献
100.
村规民约是我国农村治理的重要规范,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形式化和虚置化问题,未能从“上墙”走向“落地”。本文基于制度要素和制度嵌入理论,构建了整合式分析框架,对H村和X村两个案例进行比较,探究村规民约效力实现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是否具备相应的制度要素,并与外部社会网络相嵌合,是影响两村村规民约效力实现的重要因素。基于两村的案例比较为村规民约的效力实现提供了有益启示: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应当完善村规民约的制度要素和实施机制,并推动村规民约嵌入乡村社会网络,寻求乡村内生性力量的支持,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