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禹治水     
王越 《快乐青春》2011,(7):113-114
尧在位时,黄河流域多次发生特大洪水,庄稼被淹,房屋被毁,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尧召开联盟会议,大家推举鲧来领导治水,鲧治水九年,采用筑堤挡水的办法,挡来挡去,  相似文献   
32.
从古文献与考古资料看夏文化的起始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文献记载,氏族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曾发生过一场持续时间较长的洪水。这场洪水最后由大禹治服,为其子启建立夏王朝奠定了基础。考察这场洪水结束的时间,对确定夏王朝建立的年代有着重要的意义。从黄河中下游地区目前已知的龙山文化遗址分析,龙山文化时期没有发现大的文化断层。到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除豫西嵩山地区地势较高外,豫东、冀南及整个山东半岛地区龙山文化突然中断。与此同时,辉县孟庄龙山城址发现洪水冲毁城墙的现象,鲁西地区成组的龙山城址也随之消失。上述地区也都是文献记载洪水发生与淹没的地区,因此文化出现断层。而豫西嵩山周围因地势较高,使那里的人们躲过了洪水,龙山文化在继王城岗四期之后,发展成王城岗五期文化,进而形成新寨期二里头文化。所以夏文化应开始于豫中地区,以登封王城岗五期和禹县瓦店四期为代表的时期。  相似文献   
33.
34.
大禹故里问题可以从夏文化分布范围、鲧禹活动区域以及大禹治水区域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嵩山地区是夏文化的起源地,考古发现的"新砦期"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在嵩山南北分布广泛,且有先后发展关系,聚落分布密集;文献记载鲧、大禹在嵩山周围活动,"禹都阳城"与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大禹首先在嵩山地区治理洪水,河济地区是大禹治理洪水的重要区域,但不是夏族的兴起地,综合以上分析,大禹故里在嵩山地区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35.
"山川"对于探讨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类型及其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象征价值。大禹治水体现了对"山川"关系的理性认识,推动了以"家天下"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国家的形成;西周分封制度中"山川"所体现的"形便"交通秩序,具有大一统的政治意蕴,分封制瓦解,"山川"则演化为诸侯国崛起标志的"形势";秦以后的帝国时代"山川"作为区划的原则之一,其实构出的行政区划,因与中央集权冲突,不断地被解构,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面貌。在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及其发展中,对"山川"地理标志价值取向的变化,反映了以"家天下"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农耕社会国家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36.
"大禹治水"文化内涵的人类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禹治水包含着多元的宗教思想,反映出族群起源的神圣性,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7.
王飙  新空间 《劳动者》2004,(1):51-51
一直以为大禹治水,只是一则典故,一个历史的史实,一曲人类征服自然的赞歌。然而,前不久在岳麓山岣嵝峰下,看了相传为大禹亲手所立的有些残破的“禹王碑”,仔细的看了至今尚未被人们破译的七十七字的碑文之后,心中顿时有一种彻悟之感,似乎觉得大禹治水这个故事的背后,还应该隐藏着一个更深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38.
刘俊男 《船山学刊》2001,(1):63-66,20
一、上古洪水原于农业对生态的破坏 几乎所有民族其文明曙光初露的时代都流传着一串洪水故事.中国的洪水故事若从伏羲、女娲(现已发现1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而伏羲女娲是农业发明前的首领)算起至大禹平治水土,至少经历了6000年之久.或日这洪水原于第四季冰川,而第四季冰川距今在一万至一万五千年前,似不能造成6000年的危害.  相似文献   
39.
多维视野下的大禹治水传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禹治水传说作为跨越长时段的传说之一,文献记载丰富,传播范围广延,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重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古史辨学派以来的大禹治水传说研究可分为两个维度:一是辨真伪,即通过勾稽考证,以考古学和历史学为主要视野,辨析传说中相关情节的真实性问题,这种辨析恰恰忽略了传说中的民族性;二是窥内涵,即借助文化学、人类学等,揭示大禹治水传说的文化内涵。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应用材料和研究路径的执着。置入传说学研究的视野,这两种维度涉及的是三种关系,即传说与历史、传说与社会文化、传说与其动力机制的关系,但对这三种关系的研究并不明确,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40.
纪呼 《中华魂》2008,(6):27-28
报载:一位"明星学者"日前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把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弃小家顾大家的典故,解读为大禹有了"婚外情"。他言之凿凿,说"瑶姬"献治水妙法"红宝书",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