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奈特不确定及机制转换环境下研究了汇率变动对跨国投资决策的影响.首先,通过It(o)公式,推导得出机制转换环境下利润流的动力学方程.其次,利用最大最小期望效用(α-MEU)偏好模型对项目投资期望值进行了刻画.再利用随机分析方法推导出在奈特不确定及机制转换环境下考虑汇率变动的项目预期价值公式及利润流临界现值.最后,对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跨国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何朝林  王鹏  刘梦 《管理科学》2020,23(3):116-126
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中引入等级参数测度金融市场上的奈特不确定性程度,提出奈特不确定性下欧式期权定价的新模型.设置可行控制集合定义等级参数为奈特不确定性测度,借助可行域上的容度获得奈特不确定性对偶测度,基于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构建欧式看涨看跌期权的定价区间;运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获得定价区间的表达式;最后,基于2015年2月9日上市的上证50ETF期权的日收益数据为样本予以实证,并与Black-Scholes期权定价特征对比.结果表明,奈特不确定性环境下的欧式期权均衡价格不再是某一确定值,而是某一定价区间;期权标的资产当前价格越大,定价区间越大;期权到期时间越长,定价区间越大;定价区间随着奈特不确定性程度的增强而不断变大.研究指出奈特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降低了市场流动性,内生解释了“非市场参与”之谜,外生说明了“有限市场参与”特征,为投资者决策提出建议和金融市场监管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3.
34.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6,9(3):F0002-F0002
尼克·奈特(Nicholas Knight)先后获得过昆士兰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伦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他的研究兴趣比较广泛.涉及到中国共产主义政治与历史、毛泽东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哲学、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对全球化的应对等。他主讲过政治学、亚洲的马克思主义、现代亚洲政治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国际关系、亚洲历史研究、亚洲概况等课程。  相似文献   
35.
只有与经历相似的人建立联系,才能让某些教益融会到领导艺术之中对于实践社群在帮助员工发展能力与技术专长方面所起的作用,早有详细著述对其加以描述和说明。但是,CompanyCommand.com——这家作为职业论坛而服务于基层陆军军官的网站却坚定地认为,实践社群还能做更多的事情:它能让身处领导力挑战中的人们,跟曾经有过类似经历者建立起实时  相似文献   
36.
奈特教授作为外籍专家,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其实,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像罗奈特教授一样的外籍专家和友好人士的关心与支持。  相似文献   
37.
不确定性分析是现代经济理论产生的前提。奈特是不确定性理论的开创者。在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划分的基础上,奈特解释了利润的来源,并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界定。而科斯在分析企业理论时,对奈特的不确定性理论进行了批判。无论是奈特或是科斯都重视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但他们两者在对不确定性的概念、理论地位及分析方法上都存在有不同。  相似文献   
38.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参与者对其对手的策略选择的信念采取了较强的限制: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计算出其他参与者策略选择的概率分布,参与者的偏好采用了主观期望效用。这些假设与主观预期效用理论是一致的。Knight认为不确定性有两种:一种是有确定概率的不确定性;另一种是没有确定概率测度的不确定性,他认为这种不确定性才是真正的不确定性。本文在NAC容度基础上,建立了基于NAC容度的博弈模型,定义了信念均衡的概念,最后介绍了它的经济学含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本文对不确定性的经典思想进行了阐述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不确定性的三种手段.并从这一新的视角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最后指出三种手段的协调运用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稳健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