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3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王业建 《现代妇女》2014,(5):310-311
西方哲学中对时间的理解有两个维度,早期是从物体运动的角度、客体的角度来理解的;后来从人的主体、主观的角度来理解时间。时间从适用于外在的现象到具有内在的本体的意义,从而时间就具有真正的形而上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82.
奥古斯丁一方面汲纳了古典的美学原则,另一方面也将其与哲学的终极问题联系起来,视美为表述存在的另一范畴,并且将上帝概念引入美学,使美学在这样的意义上不仅具有上帝中心论的品性,而且成为本体形上美,并与古典的审美学说分庭抗礼;尽管此间世界有丑陋、有恶,但是它毕竟还是美的,这个美奠基在其受造性上,其质料性之美不仅包含感官感觉的审美在内,而且也是达于终极目的的手段;奥古斯丁的美是一个集结点,在其中汇集了神性之美、此间世界之美,汇集了人的审美和对美感的认知,甚或美与丑的纠结;奥古斯丁的美学不仅是在古典的精神中表述的基督宗教哲学品性的美学,以至于我们能够在其中看到这两者之间的传承和连续性,而且它也引领了一千年的中世纪经院哲学品性的美学,直到今天仍不减其影响之广度、深度与力度。  相似文献   
83.
对于奥古斯丁来说,无法理解上帝形而上的精神本性问题是阻碍他皈依基督教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而奥古斯丁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依托于对灵魂的认识来进行的。在其早期关于“灵魂”的哲学对话录中,奥古斯丁就指认出一条通过认识灵魂来认识上帝的路径。在《论灵魂的宏量》中,奥古斯丁深化了他对灵魂的认识:一方面,奥古斯丁深受柏拉图主义影响,采用哲学论辩的方式,借助于理性论证而非依靠权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灵魂乃是无广延的精神性实体,反驳了唯物主义的灵魂观;另一方面,奥古斯丁在这篇对话录中第一次建构了其灵魂学说的本体论,同时也对其自身皈依基督教之前的思想历程进行反思与审视。可以看到,对“灵魂”的思考既帮助奥古斯丁解决上帝的本性问题,也成为其皈依之旅中重要的思想转折点。由此在柏拉图主义哲学思想训练和基督教信仰的双重影响下,奥古斯丁完成了最终的皈依。  相似文献   
84.
"自由意志"是奥古斯丁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奥古斯丁从形而上角度论证自由意志概念的三个维度:本源性自由、决断性自由、恩典性自由。康德也是从形而上维度论证自由意志概念的。然而,两者存在根本差异。奥古斯丁主要为神正论辩护,具有典型的信仰主义特点;而康德主要为人的理性辩护,具有典型的理性主义特点。虽然二者的自由意志概念有相同之处,但奥古斯丁与康德关于自由意志的理论旨趣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5.
如何在结构上将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理解为一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整体,这一直都是奥古斯丁研究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难题。在概括性地阐释现有的多种代表性观点之后,本文指出,在《忏悔录》111中潜藏着前后两部预先昭示全书内容的“预告片”,这两部微言大义的“预告片”不仅说明《忏悔录》在主题和结构上均具有相当充分的内在统一性,还应当被视为奥古斯丁帮助读者理解全书的钥匙与指南。  相似文献   
86.
高源 《社会科学》2022,(5):22-30
情感冲动作为伦理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欧洲具有深远的历史传统。不同于古希腊尚智主义情感道德观,奥古斯丁将摆脱冲动干扰的圣哲之境视为一种道德缺陷。深入研究奥古斯丁对古代冲动哲学的诠释,我们发现,他把希腊古典流派所谓的心灵运动偷换为了“情感”。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其无视传统冲动心理学与伦理观的立场,恰恰相反,这是其从生命的多维棱镜出发进行了价值批判与道德观念更新。奥古斯丁晚年所展示的多维生命价值域对我们反思情感心灵冲动的本质及其现实道德伦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镜鉴。  相似文献   
87.
根据奥古斯丁在反贝拉纠、半贝拉纠派论战中的最后代表作《论鉴戒与恩典》、《论圣徒的预定》、《论坚忍不渝之恩》,本文尝试分析奥古斯丁在426年以后的预定论思想。半贝拉纠派的论点迫使奥古斯丁在恩典论上采取日益激进的立场,造就了基督宗教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预定论范型,但是预定论的自身悖论引发更大的教义学危机,为西方思想史留下一种危机四伏的问题模式。  相似文献   
88.
思想史上的大问题总会引发不同时代的思想者的探究.生活年代相距甚远的奥古斯丁和孟德斯鸠关于罗马异教就有一场辩驳.问题的焦点表面上是异教与基督教谁应对古罗马的衰败负责,实则是宗教与城邦的关系.奥古斯丁主张借用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因素把罗马与其本土宗教分离开来.沿此思路发展的基督教在后世造成神权对人的压抑、信仰与城邦的冲突.孟德斯鸠一方面接续理性传统,另一方面借罗马异教猛烈地抨击基督教.作为启蒙运动的先驱,他埋下了城邦去除宗教、信仰缺失的隐患.这场关于罗马异教的争论实际上有三方,古典宗教学者瓦罗隐在背后,其观点与奥古斯丁、孟德斯鸠都不同.  相似文献   
89.
在中国学术界,奥古斯丁作为基督教神学家的地位虽已得到肯定,但作为一位承上古启中古跨文化的学术大师的地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视角来看,奥古斯丁是欧洲文明的主要塑造者之一,文化渊源含有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乃至波斯文化,可以说是集多种异质文化因素于一身的大师。  相似文献   
90.
《社会工作》2009,(8):F0002-F0002
晏阳初自称的“3C”影响了他的一生,即孔夫子(C0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他说:“我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相结合的一个产儿。我确是有使命感和救世观;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我是革命者,想以教育革除恶习败俗,去旧创新,却不主张以暴易暴,杀人放火……我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奥古斯丁说:‘在每一个灵魂的深处,都有神圣之物’。人类良知的普遍存在,也是我深信不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