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94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8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810篇
社会学   235篇
统计学   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71.
作为宇宙间万物自然的生命原初域,"道"乃是万有大千生命之源,是生命内在活力之所在,也是生成与构成"美"的基元之域。由此出发,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推崇创作活动中"触目‘道’存""与‘道’合一"。文艺审美境域营构讲究"艺道合一",追求"意在言外",崇尚"油然而然""自然天成",推崇心物交融、人与万物一体;主张文艺创作活动中将人的性情、志趣赋予万有大千,强调文艺创作者个人的修养、性情,注重心性与景象融合、"艺""道"合一,"道以艺显""艺以道真"。认为创作活动之妙,在于或寄情感,或吐心声;或象征,或比兴,或言志,或寓意,物我合一,意象一如,情景相交,心物融合,"道以艺卓""道艺互通""艺道相融""艺道一体"。  相似文献   
72.
耕地资源管理者设计一系列制度约束与引导耕地资源占用者行为,但在利益与竞争驱动下,威胁耕地资源安全的耕地功能性流失问题频发。除了备受关注的耕地非农化外,近年来,隐性的耕地功能性流失,如优质耕地伪生态化、非粮化、过度利用化与耕地边际化等,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严峻的耕地功能性流失形势,需改进耕地保护治理工具,如通过加强对耕地资源占用者的约束、建立耕地保护绩效支付机制、高位推动与共享耕地资源管理信息、发挥耕地综合效益、助推可持续集约化农业发展等途径,提升耕地保护绩效,从而有效保障耕地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73.
探讨了“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和“中国梦”的内涵;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观点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中国化问题;提出“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一脉相承;“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4.
《八骏图》是沈从文批判都市文明下知识分子萎靡病态的一部力作.小说运用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因此将通过弗洛伊德的"梦"、"无意识"和"性本能"等理论对《八骏图》中知识分子病进行解读.主要从病象("癔症"的呈现症状)、病理("潜对话"下的病态呈现、"白日梦"下意识流动与联想)、病源(畸形的都市文明背景下"性本能"的压抑)和解除病苦的途径(顺应本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全面地揭示出知识分子病,透析沈从文《八骏图》的真正意蕴.  相似文献   
75.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铤歌》所咏舞蹈之归属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虹 《南方论刊》2009,(1):89-90
唐诗中有许多反映当时乐舞情况的诗篇,岑参诗《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铤歌》所咏舞蹈的归属问题向来不清晰,本文对史籍记载进行了考察,通过明确胡旋舞的特色以及与胡腾舞、柘枝舞的区别,将此诗所咏舞蹈的名目确定为胡旋舞。  相似文献   
76.
尽管现代心理学对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人们对梦的许多困惑不能从现行的梦的解析理论之中得到满意的解答.梦的运作方式最令人困惑,它为何将思想转换成感觉意象?为何采取象征方式,并通过凝缩、移植和替代等进行伪装?梦是人自然的心理活动,对这些困惑只能进行符合自然逻辑的解析,自然逻辑是人们解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7.
邹强 《江淮论坛》2008,(1):178-182
梦意象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类别.作为人类精神的共同财富,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经典梦意象虽然产自不同的时空背景,却有着高度的相容性,借助于它们的帮助,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探寻梦意象背后的奥秘.根据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熊罴梦与兰梦的广泛流传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古人对于其中蕴含着的"子嗣"这个中国古代社会中极为重要的集体无意识的高度关注.<庄子>蝴蝶梦与骷髅梦的"斗争"隐含着荣格移情与抽象学说的影子,前者的盛行与后者的悄无声息不能不说与移情和抽象这两种不同的审美心态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78.
"中国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是引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中国梦"融入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西藏高校必须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立足西藏实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利用各种媒介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探索"中国梦"融入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9.
文章认为文化交流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要充分发挥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功能,重视借助国家和对口援疆省市的力量,积极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努力提高新疆文化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开放型文化交流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共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0.
中国现代美育思潮是在中国传统信仰失落的情形下为弥补人们的信仰缺失而作出的文化尝试,它着眼于整体的中国现代文化蓝图,试图以审美教育为基础构建起一种全新的现代信仰模式,所倡导的是理性与信仰并重的现代性文化规划。中国现代美育思潮的深层意蕴是希图将现代审美精神的确立与民族振兴的渴望融汇在一起,进而缔造出一片能够真正抚慰现代中国人灵魂的信仰之海。这对中国梦的最大启示在于:中国梦建设须将信仰作为自身的一个重要功能要素加以强化,并通过审美精神的融入将其转化为人们自觉的精神诉求,以自身信仰承载价值的实现来应对当代的信仰危机,真正成为能够召唤时代的伟大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