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346篇
社会学   113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国内新文科研究团队——文学人类学派,主动交叉文化人类学,并努力结合考古学和艺术史,大力实践学科交叉研究。文章以百年来中原仰韶文化新发现的两处墨绿色蛇纹石玉钺群组为例,揭示距今五千年以上的中原文化用玉传统的起源情况,具体落实在河南灵宝西坡墓地和陕西咸阳尹家村遗址的共计27件玄玉玉钺的对比分析上。文章论证了中原文明起源期的第一线玉礼器曙光,是怎样在上五千年文化的尾段揭开史前社会高等级奢侈品生产的序幕,并确立玉钺为前青铜时代神圣符号物的至高地位,为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催生“玄黄二元色”的宇宙编码模型和早期中国叙事体系模型,奠定信仰观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662.
663.
本文对现存的郑玄四部笺注书中的600余处涉及文字改读和校正的地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中归纳提炼出了6种常见的校勘术语及30余种准校勘用语,并对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穷尽性研究。既条分缕析地论述了它们各自的主要特点,也指明了它们之间混用的地方;既有总体论证,也有定量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664.
古代祭祀礼仪会择取一个实物代替逝去的祖先,周代以前用尸,后代又出现了神主牌位、祖先画像等形式。后嗣面对着祖先的象征物,表达哀思和祷祝,也在想象中祖先的“注视”下确定着宗族文化的传承和自我的身份之名。祭礼中的祖先既是具象化的临在,又在想象中被后嗣加工重塑,成为宗族文化的符号,以有形和无形的存在影响着后人。  相似文献   
665.
刘晓林 《社会科学战线》2023,(4):130-137+282
唐代之前正史文献、经典文献及其注疏中“亦如之”的含义与用法固定,表意核心在于“如之”,即不同主体、行为或事件,仍然适用之前列举的标准、规则。“亦如之”在传统刑律及其体系中围绕“正刑定罪”,在简化条文、避免重复、提高法典体系化程度,标示特定立法技术、辨别具体犯罪行为、确定相应量刑条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传统刑律中的技术性术语所蕴含的统治者控制司法裁判权的策略与意图亦不能忽视。中国古代律典体系中的“亦如之”及大量“字例”“字类”等技术性术语,都是伴随立法技术、法典结构及相关理论的发展、演进逐渐形成的,其“技术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依附性。一方面,技术性术语仅是“五刑之权衡,非五刑之正律”,律典体系的核心仍是“正律为体”;另一方面,律典体系中大量技术性术语虽然是“正律之用”,但相互之间存在复杂关系,亦有“用中之体”“用中之用”甚至更加复杂的层级、效力关系。  相似文献   
666.
草原玉路指华夏的北部和西部广大草原地区的玉文化传播路线,包括两条路径:一是玉文化中玉器生产传统的传播路径;二是玉矿资源输入中原的路径。20世纪学界对“玉路”的探索聚焦后一路径,即从新疆向东进入河西走廊,进而通往中原的路线,大致吻合今人熟知的丝路中国段。一般认为这条玉路的存在历史是三千多年,以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和田玉材料制成品为实证。文学人类学派组织的十四次调研认为,玉路绝非一条简单的直线,而是围绕河西走廊两侧由多路径编织成的路网。其最初开发的玉种不是新疆玉而是甘肃武山的蛇纹石玉,对应文献所记“玄玉”;其时代在仰韶文化中期。欧亚大陆的史前玉文化之起源与传播,则始于两万年以上的西伯利亚到贝加尔湖地区(以贝加尔湖透闪石玉为原料),在距今一万年前后经蒙古高原进入我国东北,再一路向南传播,引出随后“玉成中国”的波澜壮阔之文化潮流。其在文献中留下的国家记忆是《管子》所云“尧舜北用禺氏之玉而王天下”。  相似文献   
667.
“卧游”与“如画”作为中西方两个重要的美学范畴,都主张借助关于自然的绘画来欣赏自然,不过两者存在显著区别:“卧游”所借助的山水画重写意,而“如画”所借助的风景画重写实;“卧游”主张山水以形媚道,故自然之地位比绘画重要,“如画”则追求形式美,风景画是自然欣赏的标准,故绘画之地位比自然重要;“卧游”偏重以非身体化的方式体验自然,欣赏者囿于一室之内,而心游万物,“如画”则偏重以身体化的方式体验自然,旅游者带着猎奇心理与视觉占有欲,身游大自然之中;“卧游”具有畅神与疗疾之功能,“如画”则为人们在审美上向自然进军提供了心理保护。比较“卧游”与“如画”,可以窥探中西方欣赏自然的差异之处,透视中西方文化传统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