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9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7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21篇 |
人才学 | 17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60篇 |
理论方法论 | 21篇 |
综合类 | 299篇 |
社会学 | 31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F0004-F0004
《鹊华秋色图卷》画济南郊外鹋、华不注两山的秋天景色。画面上鹊、华两山遥遥相对,右边的华不注山,自平地拔起,峻峭有余;左边的鹋山,则峦头圆厚。平原上,洲诸红树、芦荻、茅屋、鱼罾,行人往来如蚁。此画初看甚是平淡、干淡之笔,简率的墨色,似乎是追求一种清润、秀美和朴拙的格调。 相似文献
42.
时宏宇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5-18
宗白华一生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著述丰富,但其生前出版的著作并不多。近年来宗白华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他的著作和译文被汇编成不同的版本出版。对其民国时期的著作、建国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译文、新时期的著作和译文的出版历程进行梳理,能够对宗白华研究提供些许的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43.
羌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晟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2):35-37
文章运用语源学方法,通过汉文词汇古音义与藏文词汇的音义之比较,寻找古代华语言的同源词汇,对古汉文中羌、戎的词源和音义进行释说。 相似文献
44.
郭熙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37-42
史东:您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院长。“华文学院”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一般都称“文学院”或者“中文系”,你们为什么叫华文学院? 相似文献
45.
中国公关行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时.一批国际性公关公司也不断地拓展在华业务.中国市场已然成为大家竞相争逐的香饽饽。快速发展背后隐藏的风险、未来的走向、国际公关公司在华的战略润整等问题不断引发业内人士自勺关注与探讨。在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爱德曼(Richard Edelman)先生拜访CIPRA之际,《国际公关》记者就以上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46.
宗白华美学与生命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2):101-111
在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生命哲学思潮中 ,宗白华以美学独具一格。宗白华之所以选择美学 ,不仅是出于个人的学术偏好 ,而且是出于对生命本体的深刻认识。宗白华认为真正的生命本体是中国哲学中的“生动” ,而不是西方哲学中的“运动”。生动的本体是不可以由名言述说的 ,因此 ,他由哲学转向艺术 ,转向美学 ,试图通过文艺创作和美学散步 ,显示“不可捉摸”的生命本体。由此 ,宗白华一方面为审美、艺术找到了最自明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艺术、美学对哲学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47.
田智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40-44
宗白华在其美学思考中引入了"同情"这一范畴。他所说的"同情",既强调"情感状态的相通与相同",又强调主体对于对象理解与交流的"主动"。这一范畴的引入凸显了宗白华美学思考的价值追求,也使宗白华"艺术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外化"的基本美学观念得到了拓展、提升,同时还为他将自己的人格美学思想与其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探求结合起来做好了理论准备,从而保障了其以救世情怀为价值根基的美学思想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48.
吴传瑞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3)
华滋华斯在他的《抒情歌谣集》的诗篇里,采用大众化的语言描写一般的生活内容。当时某些批评家对他诗歌中的民情俗语予以非难。华滋华斯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个伟大的诗评家。他写了《抒情歌谣集》序言,为他诗歌的主题和语言辩护,并告诉读者应该如何评价他的诗歌,从而提出了诗歌创作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对当今的诗歌创作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孙宗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6):105-111
"意境"成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核心精神的现代范畴,得益于王国维、宗白华、叶朗等几代美学家的不懈努力。西学启发与现代学术自觉是他们研究意境的共同学术语境,而道家美学思想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他们"塑造"意境的重要资源。王国维因康德、叔本华的非功利、无欲审美观联想到庄子的物我合一;宗白华以柏格森和歌德的生命哲学为先导,发掘了道家的生命精神,又以"象征"理念贯穿了他对哲学与艺术的共同体认,将庄子的艺道合一思想和老子"虚无"理论融入意境理论体系;叶朗则因了明确的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美学史建构目的,极大程度地开掘了道家尤其是老子思想的美学内涵,并赋予意境以新的意蕴。 相似文献
50.
张泽鸿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5)
宗白华在现代美学与艺术学的交融地带创立了以艺境为核心的"艺术美学"体系。他立足于现代中西交汇的文化语境,寻求从一般艺术鉴赏上升到普世美学建构,精研中国文化的审美传统,致力于古典艺术理论的现代转化,再造中国艺术的青春精神,并悬艺术化的人生观为其艺术美学体系的超越之维。他积极倡导艺术、人生与美感的一体化与真善美合一的艺术价值论,以运用人文主义的直觉方法,力求在意境观照中实现中国现代人生的审美化生存方式。宗白华的"艺术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艺术美学的理论体系以及话语范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