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婚姻是一种对性的管理制度.性权利是婚姻权利的上位概念,婚姻自由是性自由在婚姻制度下的要求与状态.长期以来,性自由的"污名效应"使权利的诉求不得伸展,同时也导致了对婚姻自由的片面理解.性自由权理论包含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统一,而婚姻自由中二者的对立成为性自由权与婚姻自由的主要冲突."婚姻自由"通常仅在消极自由的意义上被使用,与之相应的"婚姻不自由"揭示出积极自由缺位时消极自由所处的尴尬境地.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融合是后现代法学发展的趋势,性自由权与婚姻自由的调和主要通过降低婚姻的进退成本和增加婚姻的输送机制与替代机制两条途径来完成.出于对中国国情的考虑,放宽离婚的条件与立法规制非婚同居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2.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198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中的有些内容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一部全面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法》(以下简称婚姻家庭法)正在制定。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在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于是,人们寄希望于这部法律的出台能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因此,怎样修改《婚姻家庭法》不仅成为法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而且也成了普通百姓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3.
论五四时期探求"婚姻自由"的社会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婚姻观念变革的现实土壤,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把婚姻视为影响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在揭露和批判旧式婚姻实质及其习俗的基础上,大力张扬婚姻自由,对婚姻自由的本质与内涵、伦理价值与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建构,并形成了一种颇有社会影响的社会思潮.五四婚姻变革思潮虽存在某些局限性,但对现代婚恋观念的形成和近代妇女解放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抹煞的. 相似文献
44.
民国年间频仍的离婚诉讼案充分体现了自主婚姻已从观念、文本走进了人们日常婚姻生活.各地离婚诉讼案的纷起,反映了民众婚姻自由观念的滥觞.期间,女性诉讼案的频出,以及重婚诉讼、反虐待诉讼则深刻地反映了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等观念在民众婚姻中的影响.但诉离案件的判决结果,又无奈地告知人们:新婚姻观念与现实生活仍有落差. 相似文献
45.
《终身大事》与《李永女》分别是胡适与金礻右镇的第一部社会问题剧。比较两位作家的思想观、女性观和戏剧观,就会发现:《终身大事》体现了婚姻自由的内容,塑造了摆脱封建礼教的近代女性形象,呼唤民众反抗封建礼教;《李永女》体现了人性解放的内容,塑造了摆脱男权的女性形象,使民众产生怜悯之情。 相似文献
46.
47.
1927年中国共产党着手建立自己的政权,同时开始了法制建设,婚姻自由也上升为立法原则,并在政治强制力的支持下规范普通民众的婚姻家庭生活,中共控制区域内的一些地方政权简单地把婚姻自由等同于婚姻"绝对自由",在婚姻"绝对自由"精神指导下,许多封建婚姻解体,一些妇女摆脱了旧式婚姻的束缚,但是这种无条件的、带有明显激进色彩的"绝对自由"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引起一些人的担忧甚至抵制。这些不安和混乱引起了中共的重视,最终又实现了婚姻"绝对自由"向婚姻自由的回归。 相似文献
48.
太平天国规定了男女平等,并颁布了一系列诸如禁缠足、废除买卖婚姻、实行婚姻自由等法令,但这仅仅是为了吸收更多的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和参军打仗,以期实现其政治目标.并且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历史证明,它虽然客观上对妇女地位的改善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妇女的地位,太平天国事实上也没有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49.
闽西红色生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闽西红色生育文化是闽西红色文化的产品,作为一种历史,它是革命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具体表现为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闽西优秀儿女听党的话,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积极争取妇女解放、追求婚姻自由、追求新生活、追求男女平等,为革命做出巨大的贡献;和平时期,老区人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新时期的人口计生事业再作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0.
民国时期是东北地区由传统向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东北的婚姻习俗也在中西融合交汇中逐渐发生变迁.主要表现为婚姻礼仪形式铲除了诸多陋习,趋于简约文明化;婚姻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新潮人士不仅提出了婚姻自由的口号,并勇敢将这一观念付诸行动.可以说,婚姻习俗的变迁增强了婚礼的社会化,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无疑对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伴随自由恋爱结婚观念的倡导以及妇女地位的提升,离婚问题亦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