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9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72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1102篇
社会学   116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文认为在汉语语法学中取消“”的合法地位是受西方语言理论影响的结果。以形音义一体的“”作为最小的语法单位,符合汉人的心理,切合汉语的实际,有利于推动语法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2.
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界存在的一些问题 ,立足本位理论 ,在语音、汉、词汇、语法、方言以及民族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等各个层次上作了探讨。我们认为 ,建立在西方语言学的“词本位”语法体系上的教学思路 ,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才是汉语言的基本语法单位。我们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握汉语特点 ,运用“本位”理论 ,从而更好地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53.
在《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词汇等级划分》的3000汉中,记号占将近六分之一的比例,主要分布在一级、二级汉中,其中在一级汉中占绝对优势。记号来源于六书中的象形、会意、形声、指事,也来源于半意半记、音零和记号。在汉形体演变的过程中,现今的记号是由于笔形之变、结构之变和功能之变等诸多因素形成的,因此对记号的认知也是分层次的,可以从文学角度和非源角度分别认知。  相似文献   
54.
关于定名间"的"的结构规律研究主要有结构松紧说、语义关系松紧说、音节数调剂说等.本文通过单个名、形、区别词作名词的定语现象的分析,认定名词组合间有无标记"的"取决于定名在语义上是否匹配语义组合自然的,定名间通常不出现"的";反之则需要"的"来作标识.  相似文献   
55.
以《汉语大典》《中华海》为线索,利用“形用义音序五者互相求”的考方法,对大型书收录的20个疑难进行了考释。考释内容主要包括形讹误者、俗讹未与正沟通者、异体认同失误者、音未详或注音错误者、义未详或释义错误者、同形未加别异者、已有考释尚可补正者。  相似文献   
56.
大麦地岩画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其中包括大量的象形符号和抽象符号,如果运用古文知识尤其是甲骨文知识,解读这些岩画抽象符号的表意性质,寻找汉文起源和发展的图画阶段,便可证实大麦地岩画的文性质。  相似文献   
57.
世界红卍会是民国时期的一个著名的慈善团体.它"以救济灾患,促进世界和平为宗旨",奉行"不涉党派,不谈政治"之慈善理念,在灾害频仍、战乱不已的民国社会,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慈善事业,使成千上万的下层民众得受其惠,并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用影响.  相似文献   
58.
汉代语言学家扬雄不惜耗费38年的功夫调查、研究方言口语,并在记载其研究成果的<方言>一书中用很多音同音近的借音区分了各地方音的差别.文章对<方言>中被释词的全部用进行了考查,考得借音306个,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研究汉代方音的学者提供一些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59.
现代汉符号系统中包含有方块壮来源的成分,其中用于记录和描写壮语地名和地貌特征的“岽”“?”“咘”“榃”“岜”“?”“峝”“峒”“垌”等,主要由方块壮“汉化”而来。方块壮“汉化”背后反映的是壮汉民族的交往史以及文化上所蕴含的共性,是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0.
《东岳论丛》2018,(1):138-147
《西游记》的最后三回深入反映了文本的"物质性"和"空"的形而上学。文本是经验现象的记录和象征,经验本身是空的,真经也只能是空的。文本引发了五蕴之苦,因之必须超越。若要了悟成佛,修行者必须将"物质"搁置一边,只需信奉佛陀开示的"终极智慧"。在追寻"绝对真义"的过程中,文本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这表明《西游记》明显的是一个寻找"文本"的文本。经卷的"空性"是佛教教义"空"的物质载体,同时它指向一种本身是不可言喻的最高实在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