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11篇
  免费   1432篇
  国内免费   595篇
管理学   10324篇
劳动科学   643篇
民族学   1948篇
人才学   4163篇
人口学   573篇
丛书文集   14787篇
教育普及   2篇
理论方法论   4207篇
综合类   46022篇
社会学   13026篇
统计学   1043篇
  2024年   489篇
  2023年   1758篇
  2022年   1183篇
  2021年   2240篇
  2020年   1588篇
  2019年   1994篇
  2018年   718篇
  2017年   1720篇
  2016年   2274篇
  2015年   3235篇
  2014年   6958篇
  2013年   5797篇
  2012年   5977篇
  2011年   7239篇
  2010年   6564篇
  2009年   7334篇
  2008年   7426篇
  2007年   5354篇
  2006年   4731篇
  2005年   4403篇
  2004年   3389篇
  2003年   3382篇
  2002年   3043篇
  2001年   2805篇
  2000年   2283篇
  1999年   1154篇
  1998年   581篇
  1997年   370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信息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质进展的重要标准。新时代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站在信息化的视角下,从理论、实践、创新、价值四个维度去认识和把握。正确理解掌握这四个维度,对于在新时代创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拉近与青少年之间的情感交流距离、提升青少年与国家的融合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2.
53.
本文基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城市社会中教育婚姻匹配的变迁如何影响家庭收入差距。结果发现,在市场转型和高等教育扩张的背景下,随着教育收益率的不断上升以及人们对于婚姻经济理性的认同提高,一方面,高等受教育层级在择偶偏好上的对外排斥增强,与其他教育层级之间的通婚壁垒强度提升,由此导致教育同类婚向高等教育层级集聚;同时,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在择偶上受到其他教育层级的排斥程度亦有增强。另一方面,教育婚姻匹配与收入婚姻匹配之间的关联性不断提高,在受高等教育扩张影响的世代中已几近完全相同。在此条件下,教育婚姻匹配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家庭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承人类崇高理想的一种载体,在整个教育发展历程中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传统教育中不健全的理念尚存,这就充分体现了"破"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要在"立"的支撑下,在推进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全面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不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跨越,最终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5.
56.
57.
我国的红色资源独具特色,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将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趋势.通过剖析红色资源的价值意蕴,分析红色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现实境遇,以遵循学生阶段特征、推进思政课教学有机衔接、统筹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等方式,让学生切实领会红色资源的重要精神内涵,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58.
通过"嵌入性"理论视角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具有宏观和微观的适用性。从思想嵌入、活动嵌入和组织嵌入的角度提升红色基因系列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从思想、活动、组织层面的主体内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59.
高等院校中的历史学专业受到学科性质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就业的路径相对偏窄,而属于基础教育类别的历史教师逐渐成为"师范类"历史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进而对广大"非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的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公共史学课程的设置成为突破高等院校历史学科建设瓶颈的有效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协调理论教育与实践培养的逻辑关系,而且有利于拓宽历史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促进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良性循环.公共史学课程的建设要求高等院校重塑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以市场和公众需求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结合国家教育部关于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和实践课程发展的政策要求,利用综合性院校的学科多样化优势,注重历史学与经济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内在联系,加强以服务公众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0.
[提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基础教育政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导下构建民族基础教育管理体系(1949-1980年)、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健全民族基础教育补偿体系(1981-1991年)、以实现“两基”为前提构建民族基础教育法治体系(1992-2001年)、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要方式构建道德教育体系(2002-2014年)、以特色发展为工作重点挖掘民族基础教育文化体系(2015年至今)五个阶段。呈现出从“补偿体系健全”到“文化体系挖掘”,坚持“优惠与特色”为主要特征的“政策—理念”演进逻辑;从“教育规律遵循”到“民族政策贯彻”,坚持“教育政策贯彻与民族政策宣传”并重的“政策—环境”演进逻辑;从“管理体系建构”到“法治体系完善”,坚持“政府主导,民众参与”为特点的“政策—行动”演进逻辑。面对新时代背景与发展机遇,民族基础教育政策要坚持特色发展,引导政策理念向“文化性与人本性”的回归;遵循政策规律,创设“教育规律与民族工作规律”共显的政策环境;坚持良法善治,采取“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的政策行动,助推民族基础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