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5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4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从小学升入初中,很多学生还没完全适应过来.他们还本着以前的学习习惯,以为可以像以前一样轻松就可以学好语文。但是随着初中学〉-7科目的增多和任务的加重,以前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学习要求.慢慢地就产生了一批学习语文困难的学生,简称“语文学困生”。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分析了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2.
金玲 《现代交际》2012,(11):187-188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延边大学师范分院“学困生”的成因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分析,我们发现:1.五年制师范学校由于生源质量持续下滑,学校学习氛围较差,导致“学困生”问题日益严峻.2.学生自身是导致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3.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若仍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长期下来,必然会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却连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的局面,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4.
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难题。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研究这类学生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5.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只要教师做到“爱中有严,严中生爱”,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因人施教,持之以恒,“学困生”优化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6.
大部分班级都有学困生,特别是我们这种普通学校,班级学困生的比例更大。如果对此类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不仅班级工作难开展,同时班级的前途也实堪忧。因此,作为班主任,就应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  相似文献   
187.
就英语而言,造成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动机原因、教师的情感因素和教学方法的原因等。近几年来,通过对学困生成因的分析,我探讨并寻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较好地促进了学困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8.
现在很多学校仍在实行月考,而不少学校的月考是用抽考的形式进行的。用部分老师的话说:某些学生没有必要参加考试,啥都不会,考又有什么用?而学校也为了减少过多的负担,只抽一部分学生参加考试。抽考也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学校联合搞的,目的是相互促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9.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低于班级其它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教师应走出对"学困生"认识误区"学困生"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些学生并不代表永远差,什么都差。目前,教师对待"学困生"在存如下误区。误区一:打时间战。某些教师为了提高"学困生"成绩,  相似文献   
190.
调查研究表明,学困生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等水平较低,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存在缺陷,因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面I临较大的困难,阻碍科学探究教学的进展;但在科学探究诸要素中,学困生在猜想与假设、动手实验、交流合作等方面仍有较强的能力.因此,只要遵从趣味性、可行性、实效性等原则,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选择科学的探究方法、加强情感激励、改革评价制度,就能激发学困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