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73篇 |
免费 | 274篇 |
国内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84篇 |
劳动科学 | 21篇 |
民族学 | 322篇 |
人才学 | 131篇 |
人口学 | 23篇 |
丛书文集 | 3737篇 |
理论方法论 | 604篇 |
综合类 | 5770篇 |
社会学 | 456篇 |
统计学 | 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161篇 |
2020年 | 163篇 |
2019年 | 149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189篇 |
2015年 | 357篇 |
2014年 | 888篇 |
2013年 | 682篇 |
2012年 | 1085篇 |
2011年 | 1056篇 |
2010年 | 962篇 |
2009年 | 933篇 |
2008年 | 935篇 |
2007年 | 695篇 |
2006年 | 587篇 |
2005年 | 610篇 |
2004年 | 431篇 |
2003年 | 314篇 |
2002年 | 312篇 |
2001年 | 247篇 |
2000年 | 176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治杜如治经──评《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王辉斌在杜甫研究史上,宋代“千家注杜”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其中被称为“少陵功臣”的赵次公的《社工部古诗近体诗先后解》,就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巨著。宋代刘克庄称该书的学术成就可与《左传》杜预注、《汉书》颜师古注、昭明... 相似文献
42.
43.
设计艺术学界存在着论文写作欠规范的问题,这是阻碍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拦路虎。本文就行文逻辑、文献资料检索、参考文献、注释以及学风方面对设计艺术学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4.
本文依据CSSCI(2004-2006)中关于中国文学学术期刊的被引数据,利用期刊评价中运用的一些指标,从被引次数、影响因子、被引速率和被引广度四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学期刊目前的研究状况,对中国文学期刊的总体学术水平、学科地位以及各期刊的学术质量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45.
刘大胜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3):192-205
建立规范而严格的学术评价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的学术著作审查报告作为学术批评的一种,在整个学术评价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国近现代学术批评发展过程中,情与理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二者共同组成中国学术批评的基本内容,构成有别于西方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就学术研究而言,现代学人对二者的关注并不均衡,其中关于理的层面谈论较多,而情的层面谈论较少,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仅有只言片语的涉及。陈寅恪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册所写的审查报告蕴含着三对情与理的关系,即学人交往之情与奉命审查之理、主观想象之情与客观真实之理、文言表述之情与思想呈现之理。三对情与理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定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一方面让陈寅恪的学术批评看上去挥洒自如,逸趣横生,充分照顾各种情感因素的同时,为学术界提供了高深的学理阐释,提升了学术批评的层次;另一方面也让陈寅恪在学术批评的情与理之间徘徊游离,文风回环往复,雅训有致,如一种高妙而孤傲的语言游戏,呈现言人人殊的状况。借助个案研究进而阐释不同层次的情与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深现代学人对于陈寅恪独特哲思和情怀的认知,也有利于扩展现代学人对于传统人文精神和学术批评意蕴的感悟,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历史营养和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47.
为了迎接今年三月安庆举行全国“陈独秀与社会主义”研讨会,明年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将举行纪念研讨等活动,本刊转载了石仲泉同志今年1月在上海《党史与党建》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评论陈独秀的文章;并摘要转载1997年在上海举行全国第四届陈独秀学术研讨会的报道:《一次简朴的学术盛会》和《叶尚志同志在会上的讲话》。另刊发《辉煌跌宕终归不朽》、《陈独秀与社会主义》两篇文章,以供参考。
陈独秀研究是响应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召而兴,至今近三十年,硕果累累。但陈独秀研究如同涉洋探海,至今仍在逐步深入探索。各种意见争鸣是正常的,是接近历史真实,挖掘遗产宝藏,有利于推动当前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历史前进的有效途径。我社为人才开发鼓呼已有22年,我们认为,开展陈独秀研究,发掘他的文化、思想、理论精华,接受他的教训,实际上是人才开发最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48.
由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国译协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主办,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具体承办的"第十二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于 相似文献
49.
在中国,自学术、学人由"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被拯救出来后,"重视人才"的崇智氛围,使"臭老九"地位直线飙升. 相似文献
50.
<正>如果将1935年瑶族调查作为费孝通先生学术生命的开始,那么,直到先生逝世,其学术生命持续了将近70年。然而,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受"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及之后的"文化大革命"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他失去了23年宝贵的本来可用于学术研究的时间。所以,先生将"文化大革命"之后重新开始的学术研究视为自己学术上的第二次生命(费孝通,20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