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15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85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641篇
社会学   14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学风建设关系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高校的长远发展。针对高校学风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在高等教育不断变革发展的今天更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话题,针时独立学院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进一步明确我们的任务.论及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形成教风、学风的良性互动.实施分段培养,使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强力推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3.
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形势下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抓住了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问题——学习。中央高层高度重视自身的学习和全党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战略步骤;把学习的内容和执政的使命紧密结合,溶于一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风建设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这种新的学习观对于推进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进程,落实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就当前高校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5.
唐红艳  刘进 《职业时空》2008,4(8):166-166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顺利、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其特征是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时间较长,即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更直接、深刻和广泛,同时具有了“学生”与“职业人”的双重身份。这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定位上存在极大不同,使得传统教学管理秩序、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冲击,导致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不尽如人意。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风现状,思索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有效性途径,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当代高层次技术人才,不仅是现实社会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06.
从独立学院到课率统计数据来分析影响学生到课率的因素,阐述到课率与学风之间的关系,并针对独立学院现状提出学风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7.
对皖北S高校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后发现:在网络文化的巨大冲击下,部分"90后"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已经发生异化,自主学习能力正在逐渐丧失,学习态度很不端正,并严重干扰了高校学习风气。基于此,高校应贯彻大思政教育模式,全员参与,将学风建设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形成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相似文献   
108.
109.
狭义上讲,文化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观念形态成果。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及其劳动实践出发,认为文化是由人的劳动实践所创造的,劳动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文化的本质也就是“人化”和“化人”的统一,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指出,在劳动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例如乡村变为城市,荒野变为清除了林木的耕地等等,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1]494。  相似文献   
110.
学术批评网2002年1月9日发布、《社会科学报》2002年1月10日发表的署名“晓声”《北大博导剽窃,叫人如何不失望?———评王铭铭〈想象的异邦〉抄袭哈维兰〈当代人类学〉》一文,把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铭铭指证为学术上的抄袭剽窃者。一时之间,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应,尤其是在各家学术网站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与帖子。在众多网友发表的意见中,大家无一不对王铭铭以往的学术成绩有所瞩目,尤其对他的求学背景有所关注。因此,也有人对王铭铭教授能够在学术上犯下如此“低级”“弱智”和令人不齿的严重错误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