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218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401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一个人在家总是寂寞,唯一能陪伴你的只有一台电脑,你几近感恩地享受着它带给你的一切。你可能只是用它看电影,或者24小时挂在QQ上,和GG们打情骂俏,企图发展出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不用你的电脑做些真正酷的事情呢?比如,用它认领一小块宇宙;比如,用它和外星人说声HI!  相似文献   
62.
<庄子·天下>篇讲"关尹、老聃"之学时,有"建之以常无有"一语,"常无有"之义自来不得确解.本文认为"常无有"本当作"恒无有",并根据楚简中"互"字每可用如"亟"字的现象,推测在<天下>篇较原始的本子中此三字本作"互无有","亙"本应读为"极",但被后人误读为"恒"(已有学者指出,<庄子·天地>篇中就有"未始有极"被误读为"未始有恒"之例).上博简<互先>篇的"亙"字亦应读为"极".此篇首句为"亙(极)先无有","极先"与"太始"、"太初"同意,在篇中还被简称为"极".<天下>篇的"极无有"即是<亙先>篇的"极先无有",与<庄子·天地>所说的"泰(太)初有无,无有无名"同意.  相似文献   
63.
宇宙(Metaverse)作为一种“当红”现象,不等同于宇宙学中的元宇宙(former universe)、开放式游戏(free game)和赛博空间(cyberspace),它是基于现实世界产生的虚实交互的新系统。在元宇宙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公法和私法两个领域当中的刑事违法犯罪频发、数字财产保护不力、数字人格频受侵害、数据垄断时有发生等法律风险。这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积极构建去中心化的多元治理机制,努力完善数字化的“软法”体系,全力打造动态化的协商治理模式。对元宇宙进行法哲学检视,我们可以发现元宇宙并不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而是一种切实存在的新兴领域,将为法学学科提供一种新门类、为法学研究提供一种新范式、为法治推进提供一个新途径、为法理变革提供一个新契机。  相似文献   
64.
宇宙秩序是依据能量运动规律——高能价值论建立起来的。如果从器物层、权伦领域、体制层面、意识形态层面去看,文化评判也遵循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65.
论陈抟易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抟所开启的宋代象数易学一方面以《周易》的卦爻象数为基础,另一方面又超出卦爻象数之外,创新性地融合易老之说,积极探索自然万物的化生奥秘。陈抟易道相通、太极是一的宇宙本体论,融合了道家本体论和儒家太极说,并与道教内丹学紧密结合。同时,这种宇宙生成模式对邵雍、刘牧、周敦颐等宋儒以思维性启迪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6.
黑洞是一个黑窟窿,一只吞噬兽,它曾被认为会像蛀虫一样慢慢地吞噬着整个宇宙,最终成为宇宙的终结者。如今,黑洞可能摇身一变,摆脱昭彰的臭名,变成—个伟大的“生命播种者”。  相似文献   
67.
现实的我们无法真正体验甚至想象未来元宇宙技术的真实效果,但是关于元宇宙的叙事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照现实世界自然态度以及审视心灵哲学疑难的批判性视角。尽管许多设想仅是猜测意义上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隐喻或者模型的元宇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考察现实经验得以产生的可能性条件,以及现实得以作为现实呈现在我们意识面前的视域及其界限。对于元宇宙技术前景的未来展望不仅可以使现时代的人们以某种哲学为思考工具来思考元宇宙,并且关于元宇宙技术前景的可能性空间的叙事本身可能也可以激发出全新的思考心灵哲学问题的维度。在以“终极模拟机器”为蓝本的元宇宙中,玩家意识的意向性建立在技术设备的基础上,相关技术设备和玩家的自然意识一起构成了全新的“先验”构造形式。“终极模拟机器”对直接感知的意识经验的整合与重塑所可能开启的实验形而上学或许将使得心灵哲学中的许多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可以通过技术化的手段加以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8.
宇宙以技术新成就、思维新变革、方法新拓展将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存样态,加速思想政治教育驱动变革和要素重构的进程。具体来说,推动教育主体由单一肉身主体转向多元虚拟主体、教育客体由身体在场转向具身体验、教育载体由平面叙事转向立体叙事、教育环体由物理时空转向数字时空,思想政治教育将呈现新的发展模式。元宇宙在创构思想政治教育新图景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价值失序、技术成瘾、虚实混淆的现实挑战和安全风险。因此,要在匡正元宇宙技术应用边界、坚守元宇宙场域育人之道、规避虚拟现实的补偿效应、构建元宇宙良性数字生态中,理性引导元宇宙技术发挥积极作用,有效规避伦理挑战、技术风险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9.
与美洲印第安人的模式相似,在藏族宇宙观中,人类与非人类在识(rnam shes)的形态上共享着内在的准则。身体差异与认知途径不过是由"运势领域"中的经济学来决定的。在美洲印第安人的观念中,由于缺乏命运、因果的概念,结果就形成了压倒性的空间观念"某地"。在藏族人的观念中,功德与好运的经济观产生了一种事件感知,这种来自于"某时"的观念也是因果报应体系中的一种视角。在讨论了运势、功德和藏人有关其他生命的认知概念后,文章论述了藏人关于身体与观念之间呈现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70.
中国文学中的"火"意象是一个充满了诗意想象的文化意象和生命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生命精神。一方面,它是宇宙元素和生命能量的象征;另一方面,它是爱情的象征。从文化内涵和生命精神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学中的"火"意象,是为摆脱当今文学研究中技术化和实证化弊端的一个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