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05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管理学   2575篇
劳动科学   286篇
民族学   235篇
人才学   569篇
人口学   79篇
丛书文集   4354篇
理论方法论   909篇
综合类   8531篇
社会学   1230篇
统计学   291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03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439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437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622篇
  2014年   1252篇
  2013年   1092篇
  2012年   1082篇
  2011年   1222篇
  2010年   1170篇
  2009年   1344篇
  2008年   1930篇
  2007年   1235篇
  2006年   902篇
  2005年   870篇
  2004年   657篇
  2003年   656篇
  2002年   607篇
  2001年   525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构建多元主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多元主体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角色和作用 ,认为多元主体参与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准确与公正的基础 ;并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 ,讨论了如何构建多元主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2.
西部开发在法律环境建设上可以借鉴沿海开放的经验教训。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法治原则的确立、地理人文条件的差异等时空背景因素决定西部开发法律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更甚于沿海开放,其要求也更高。西部开发的目标定位不同于沿海开放,导致二者法律环境建设中立法价值取向和侧重点的不一致。西部开发法律环境建设要想超越沿海开放的相关实践,关键环节在于确保法律的实施,既要确保公正执法,也要注意培养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使法律得到自觉遵守。  相似文献   
63.
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理性基础,是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必需的行为准则,如果整个社会不能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理性来作为人们共同的“内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为准则”,那么,市场经济就会失去主体行为的道德文化支撑,市场经济必要的运行秩序就难以建立。道德理性基础作为支撑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文化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运行的导向力、经济个性的激发力、经济组织合作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64.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的步伐使得主体语言逐渐取代少数语种,威胁着少数语种的存在与发展,造成了语言的生态失衡。因此,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语言规划,维持和保护少数语种。  相似文献   
65.
本文通过对巴赫金话语理论的剖析,揭示了这一理论关于人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哲学意蕴,阐明了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前的企业只是生产单位形式,既不是真正的所有者,又不能完全地自主经营,更不能彻底地自负盈亏,国有企业与市场条件下的“企业”有极大的差距,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真正的市场主体的塑造,还必须通过体制的改革,实现企业的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67.
宋代文人投身自然 ,实质上是一种由社会主体向自然主体的角色转换 ,这种角色转换表现为 4个层面 :在行为上诗酒山林、随遇皆乐 ;在心理上“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在思想上“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在感情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四个层面归结到一点 ,则是抒写山水 ,营造“心灵屋宇”。文人们在这些“心灵屋宇”中流泄的是真挚的情感 ,人生的顿悟和孤芳自赏的高洁品格  相似文献   
68.
人是什么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古老话题 ,中外哲学家们都从各自偏好的方面发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方面。马克思总结中外哲学家的思想 ,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应该到人的现实存在方式——社会实践中去找寻 ,实践才是人的一切本质力量的源泉和基础 ,人则是实践的主体 ,因而人是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社会关系及其规范 ,同时改造自身的有理性、有目的的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69.
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发生了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向 ,而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本来就是主体间性的。在 80年代确立了主体性后 ,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应当开始主体间性的拓展。主体间性文学理论突破了认识论的局限 ,不是把文学活动看作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征服 ,而是看作主体间的共在 ,是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间的对话、交往 ,是对自我与他人的认同 ,因而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对生存意义的体验  相似文献   
70.
主体间性理论是现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研究对象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对于文学主体间性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的文艺学研究摆脱本质主义倾向和二元论思维方式 ,从而实现方法论上的根本变革。按照这种理论 ,文艺活动就不是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者认识 ,而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其中 ,创作活动乃是艺术家与所描绘的对象、人物之间的相互交流 ,接受活动则是读者以作品为中介与作者之间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