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22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管理学   344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490篇
人才学   26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272篇
理论方法论   705篇
综合类   9801篇
社会学   920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866篇
  2013年   803篇
  2012年   981篇
  2011年   1043篇
  2010年   1120篇
  2009年   1057篇
  2008年   1390篇
  2007年   1078篇
  2006年   964篇
  2005年   886篇
  2004年   864篇
  2003年   743篇
  2002年   673篇
  2001年   572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历代朝廷的雅颂审美情趣反映其礼乐追求,标志各时代政治文化特色。隋唐间音乐大融合,音乐吕律、音阶、声调等发生很大变化。雅颂乐声色追求浑融宏壮、追求清美闲雅,两者交替并立,对初唐昂扬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起孕育作用,也孕育了初唐诗文革新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22.
张淑芬 《学术交流》2005,(1):176-178
余华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解读他的作品,应注意对其文本意象符号的分析与透视,深刻理解其中包含的丰富意蕴和流动的画面意境,感悟诗化文本蕴涵的审美情感,而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3.
从文学事件及其社会历史影响的角度来看,对于"萧也牧创作倾向"和他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要害在于开了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文化问题政治化解决的先例.这一点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从精神文化史的角度看,"萧也牧创作倾向"的相关作品以及对它们批判和鸣冤叫屈等一系列历史现象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被忽略了的悲剧性的意味.  相似文献   
24.
适逢《延河》杂志创刊50周年之际,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和《延河》编辑部联合举办的“陕西文学创作研讨会”于3月28日在宝鸡文理学院召开。来自《延河》编辑部、宝鸡市文联,以及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的作家、评论家、学者共3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延河》杂志与陕西文学  相似文献   
25.
在两周之际“二王并立”政治格局形成之时 ,有两个申国存在 :一为西申 ,即申侯之国 ,地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 ;一为南申 ,即申伯之国 ,地在今河南省唐河县以南。《国语》谓周幽王太子宜臼被废之后所奔之“申” ,即《竹书纪年》之“西申”。南申都邑为楚所攻灭后东迁至信阳 ,后人谓之曰东申。骊山之戎即骊戎而非申骊与晋申 ,周宣王所伐之“申戎”为姜戎之别种而非西申  相似文献   
26.
本文主要论述澳大利亚的反田园诗。它通过对一些原始而丑陋的自然物象的描写,揭示了宇宙的本质和人类的本质,进而反映了时空无限、存在与虚无以及美丑共存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27.
文学风格与作家人格关系问题,古代有 "文如其人"说.从风格与人格、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入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风格与人格之间存在的种种复杂的对应关系.在审美创造中,风格与人格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一面.因此,对于风格与人格的关系应当作具体的考察,不能简单地视所有的风格就是人格的表现.同时,还要从传统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考察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一命题对我国古代作家的人格修养、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如其人"作为我们民族文学艺术创造和文学批评价值评判的一个优秀传统,它强调的是一个民族的某种优秀历史文化、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独特的主体人格精神对文学艺术创造的决定性影响.在当今大众文化泛滥和个人低俗无根写作的语境中,重提这一话题,对于重塑当代作家纯正的人格与文格,重建文学作品优秀的思想道德文化内涵,宏扬作家主体人格精神和确立文学批评的道德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8.
浅析《伊豆舞女》的创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是以初恋为题材的一部短篇小说,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它不落俗套,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小说中带有日本传统文学中所特有的内质美感,洋溢着在平凡生活中所撷取的青春气息。本文试图探究其成为日本近代抒情小说佳作,并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典范的缘由。  相似文献   
29.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文化体系中的审美方式之一,不仅代表着华夏民族的空间意识与精神空间,从技法和意识上传达的乃是对宇宙自然的无止境感悟与“天人合一”式的永恒探索精神。山水画空间并不是一个纯视觉空间,而是由视觉探寻引向精神体验的空间,亦即通过画境的可行、可望、可居和可游的心理模拟探寻。这种对宇宙人生之道的精神领悟和理想追求,赋予山水画家运动、开放、多维和无限性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30.
《聊斋志异》一书快意恩仇。蒲松龄借因果报应之说而转换了其实际内容,其因果报应篇章的审美情感和特征主要表现为:报应内容的社会化和道德化,行为主体的动机化和情感化,小说叙述的艺术化和个性化。其主调是与《聊斋》文奇义正、寄托遥深的整体精神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