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37篇
管理学   42篇
民族学   8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243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以“志在富民”为己任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在中部地区“行行重行行”,探讨中部崛起之路,提出了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传承,沿着他中部崛起研究之路走下去。在费孝通看来,中部崛起不仅要使中部地区脱贫致富,赶上东部地区的发展,而且关乎东西部的发展。费孝通强调,中部崛起的基石就是要“从农业中长出工业来”。加强区域协作,为中部崛起注入强大的动力。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京九铁路经济走廊的建设是中部腾飞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72.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的调查,对藏彝走廊近百年来的人群移动特征进行探讨.认为:近百年来制度因素的变化,导致藏彝走廊的人群移动加快,族群空间变化.表明藏彝走廊近百年来仍然是各民族迁徙流动、族际互动非常频繁的区域,仍然保持着作为民族走廊的活力.  相似文献   
73.
陈杰 《决策导刊》2010,(1):34-35
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产业基地转移等一连串接踵而至的变化将重庆卷入了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历史洪流。荣昌作为重庆西大门.位于渝西川东城市群的腹心地带,是成渝两地的陆路要冲和成渝经济走廊的桥头堡,是川渝经济合作及展示重庆直辖形象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74.
2013年6月16日至17日,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论坛主要围绕"民族学与人类学的理论对话、‘藏彝走廊’与西南民族研究、民族认同与宗教、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研究及民族识别与西南民族的研究、国家走廊与贵州民族研究"五个专题对西南地区发展及西南地区民族研究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学术交流,体现了当前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现实问题研究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75.
<正>2014年9月,四川、西藏、甘肃、青海、云南五省区社会科学院在成都市和松潘县联合召开了"民族走廊:互动、融合与发展"学术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9个省区社会科学院、11个省市自治区20余所高校等30余个科研单位的近百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为我国首次由多个省级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并广泛邀请国内高校学者,从多学科视角、全方位深入探讨促进民族地区当代发展的学术盛会。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涉  相似文献   
76.
21世纪以来,学界对于“藏彝走廊”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成果颇丰。文章立足于对前人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自“藏彝走廊”概念从孕育、提出到以后“藏彝走廊”研究的成熟发展将经历三段时期,并阐述在今后研究中要重点加强对该区域的考古与民族调查工作、学科整合、理论性与应用性研究、跨区域比较性研究以及在走廊研究中构建以“羌族为中心民族”向外辐射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77.
王君  马静 《民族论坛》2012,(10):19-20
<正>2012年4月21日,"古苗疆走廊"与贵州文化建设论坛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论坛由贵州大学人文学院陶渝苏院长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南大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民族论坛》杂志以及贵州大学等省内高校及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论坛,大家就"古苗疆走廊"与贵州文化建设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78.
辽金时期迁徙汉、渤海、女真等族人口到辽西走廊滨海地区,并建置州县以对他们实施政治统辖和行政管理,这种做法有利于辽西走廊滨海地区交通环境的改善,直接促使辽西走廊傍海道成为交通要道,也进一步提升了辽西走廊沿海州县的军事地位,更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79.
谢莉 《国际公关》2023,(5):23-25
目前,人民群众不断丰富健身方面的需求,也丰富了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所以我国很多地区都逐渐开展旅游文化和体育的融合,以此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体育旅游活动的出现使体育和旅游产业都获得了有效发展,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成为了一种新兴行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虽然体育行业和旅游行业的规模都在迅速扩大,但是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从而阻碍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且,目前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结构单一和内涵不足都是其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河西走廊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0.
伴随传统牧业社会的现代转型,依附在传统生产方式之上的价值观念体系正在经历从未有过的变迁过程。河西走廊牧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可还原为“核心层—基础层—外显层”三重层级结构。在多层级双向互动中,传统万物有灵的“赋魅”式价值观念与科学主义“祛魅”式价值观念及崇尚资本的“再赋魅”式价值观念交错并置,整合共生,日益呈现加速化、差异化、多元化、主流化等价值观念变迁趋向,既推动了新的复合型生计方式生成与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同时亦使社会面临价值失范风险。把握社会转型时期牧业社会价值观念变迁规律,引导其良性变迁,对于推动牧业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