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47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85篇
人才学   5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509篇
理论方法论   142篇
综合类   1145篇
社会学   323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家国叙事"是中国电影的民族叙事传统,承袭中国文化中"家国一体化"的理念,在不同时代中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中国电影诞生初期,形成民族寓言下的"家国同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国叙事"发展为政治图景下"国显家隐"的范式。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浪潮中,家国题材电影形成历史反思与诗意的人性化"家显国隐"书写模式。在新世纪互联网语境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下,家国题材电影生发出新形式,并不断更新其美学风格与具象叙事手段,激发出当代电影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2.
徐铭 《民族学刊》2017,8(4):15-21,97-98
本文利用民族学者的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从家支组织形态与功能、家支权力结构与德古、社会变迁中的家支与德古三个方面论述彝族家支(血亲社会组织)与德古(权力人物)的结构与功能.笔者认为凉山彝族家支与德古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并非此消彼长的两个对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面的,传统性不仅具有顽固性,而且会吸收现代性的某些成分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家支与德古具有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传统与现代结合为一种协调的模式,构成了彝族在当代社会的特定民俗.这就是现在凉山彝族农村的地方政治.在当代社会,德古继续扮演什么角色要看他们接受新知识、新的价值观念以及理性权威程度而定.民众在家支上的同质性极高,所以他们不缺乏家支从属感与认同观念,缺乏的是对现代文化的了解,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对身处经济极不发达社会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3.
师爽 《船山学刊》2009,(2):86-89
《论语》中“孝”的起点是个人的修养,家庭领域的“孝”是家国同构中的重要基础,所以重点分析了“孝”在家中的合法性以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认为在现代社会,“孝”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应使“孝”回到其家庭道德的本来和应有的地位,其合理性还是在家庭之中。  相似文献   
104.
上博简《中弓》与《论语》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简<中弓>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仲弓之间的对话,部分内容可与<论语·子路>"仲弓问政"章对读.孔子提出的"刑政不缓,德教不倦"的命题,与<论语>中孔子的德治思想差异明显,而与<孔子家语>一些篇章的主旨相通.以上情况表明<中弓>所记孔子言论恐非原貌,利用此类文献研究孔子思想时需要谨慎其事.  相似文献   
105.
《四川省情》2009,(2):57-57,55
《滚雪球:沃伦&#183;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郎咸平说:谁都迷不掉的金融危机》;《奥巴马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杜拉拉升职记2:超越职场的华年似水》;《三杯茶》  相似文献   
106.
家庭关系、伦理、结构、秩序、仪式、位阶等共同构成“家”的法哲学的基本内涵。由于人文底蕴的迥异,“家”在中西方语境中的价值表达也各有不同。传统儒教国家既把家庭视为人类认知文明与实践良知的终极场所,又把家庭作为遵从公共规则与实现政治理想的源发地。这意味着,“家”既蕴含着个体身位所需践履的“名分之守、爱敬之实”的家内礼法秩序,同时又得以将这种拟制、扩大的秩序上升为国家社会治理的制度需求。这造就了中国传统家庭法哲学中强烈的家族主义“泛家化”的特征。但是,由于迭经现代化的“毁家”运动,中国人对于“家内礼法”的理解已经在形式上全然异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现代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家庭之外的公共领域,家庭被边缘化,重家的合法性也遭到排斥。在整合国家社会价值观时,我们不得不面临“家”的法哲学何以建构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7.
家庭从产生到现在,家庭形式发生变化的同时,家庭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探寻家庭价值观的流变,现实把握家庭价值的失落及其原因,为家庭价值的重构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8.
《江西社会科学》2017,(9):14-21
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源于西方文化,但人类对幸福的追求是共通的,中华文化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人们的幸福主要取决于在个人、他人、家庭和天下三个层次和谐与否。在个人层次,心理学展开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研究,"美美与共"当可作为己心关系的和谐之道;在他人层次,中国人通过深层的心理特质传承着传统文化的资源,从而更容易获得幸福的真谛;在天下层次,中国人当有主流文化的自信,以中国文化心理学造福天下。这三个层次实现和谐和幸福的问题应当被作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而家文化则是中国人很具代表性的本土资源,将自己、他人与天下联系起来,有益于全人类心理资本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9.
如何运用"互联网+管理"模式,进行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0.
正如果外国人来中国,一定对一个叫"别人"的人感兴趣,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过他。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们,他们最爱对孩子说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听话,你怎么就这么闹?""你怎么不跟别人家的孩子学学,成绩这么差!"……我就是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小孩。不幸的是,如今我已为人父母,却仍有很多小孩还在经历和我一样的痛苦。诚然,关注他人、从他人生活中获取经验,是非常正常和积极的人类生存方法。可是,不少父母运用此法却只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