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0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张小波 《社区》2008,(22):21-21
6月28日,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在杭州市上城区召开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寻访论证成果发布会,正式宣布成立于1949年10月23日的杭州市上城区上羊市街居委会为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至此,历时4年多的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寻访论证工作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42.
论阿来《尘埃落定》中的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藏族作家阿来的代表作<尘埃落定>中的身份认同为研究对象,细致辨析了其中主人公"傻子"形象及其意识特征,指出了这一形象负载的再现嘉绒藏族历史、塑造藏族文化身份的积极作用,进而探讨了这一形象体现出的作家阿来的身份认同策略,积极评价了阿来对藏族文化身份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43.
沿着<尘埃落定>的寓言特质,穿越历史的、民族的、现实的层面,直达文本更深的内在意蕴中国智慧寓言模式的建构.小说不仅凝聚着阿来本人的生命体验,而且积淀着汉藏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作家创造老土司、书记官、傻子这三类象征形象,又以傻子形象为核心,在展示神秘复杂的土司世界,破译权力秘密的同时,反复追问聪明与傻这样形而上的哲学问题,最终达到对中国智慧或东方智慧的反思.  相似文献   
44.
文化翻译观强调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不仅要关注语言文字层面,而且要发掘语言表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本质。译者根据自身文化背景和知识储备理解原文本的“诗性”内容,并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着重展现译者与文本之间互动的“灵性”特征,从而全面彰显译者的主体性。本文着重探讨了葛浩文的《尘埃落定》英译本,从中寻求译者主体性的体现方式,以期为中国典籍外译和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
46.
警惕网络民粹主义来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7日,杭州市发生了一起因超速驾驶撞死人的事件,由于肇事者具有富商子弟的身份,此事件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7月20目,当地司法部门对“5·7”交通肇事案做出判决,双方当事人对于判决结果均表示接受。按理说,此一事件已尘埃落定,然而就在判决之后的第二天,互联网上爆出了“服刑的胡斌实为替身”的传闻,并配有照片说明。“替身说”顿时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杭州市司法机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再一次遭受到网民的质疑和批判。直至8月21日,事情终于水落石出,  相似文献   
47.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雪域高原的神秘相结合,表现出神秘的高原色彩.并于2000年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对嘉绒藏族的历史再现,凸显了作为藏族作家独特的身份背景.藏民族赋予阿来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品的风格.本文试从典型人物设置、民族文化心理的坍塌、作家原生情感表现三个方面试图说明作品的创作风格是作家民族"原生情感"的外化.  相似文献   
48.
听说着纷纷扰扰、真假难辨,至今尚未尘埃落定的章子怡的“诈捐门”风波;亲身目睹了“志愿者抢夺天津闭肛婴儿”事件的无奈;眼看着不明真相的人群妖魔化着此事件的主要当事者,网名“水妖”的作家不断被“人肉搜索”,而我提供法律援助的某公益慈善组织内部也不时传来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49.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 ,在从容地完成一段民族秘史的同时 ,深入这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跟自己的人生感悟相结合 ,追求着生命之火与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50.
《当代老年》2011,(11):5-5
天津“许云鹤案”尚未尘埃落定,福州、武汉等地接连发生的老人摔倒而无人帮扶事件,再次引发热议。综观这些议论不难发现,仅从道德和心理角度来看,几乎没有人对路遇伤病者应及时施以援手持否定意见,所谓的“纠结”在于,救助伤病者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