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12.
广州就业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第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考察广州就业人口文化素质变动特征;建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模型,计算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实现广州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开平市劳动力资源状况,现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开平市计算机汇总资料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即劳动力资源进行分析。一、"六普"人口的概况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总人口为699242人,比"五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2000年11月1日零时,以下简称"五普")增加30550人,增长4.57%,年平均增长率为0.45%。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进程中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带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造成农村就业人口素质下降问题使得农业发展陷入困境。要解决城镇化引起的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问题,保证城镇化与农业协调平稳发展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吉林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现状,根据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实际情况,提出推动小城镇建设,发挥小城镇"亚核心"作用;发展农业园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就业人口劳动素质的对策建议,从而推动城镇化与农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海统计》2008,(10):42-42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39.7%上升到2007年的56.6%(见下表)。从就业人员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上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可艳 《决策探索》2010,(24):40-41
国家经贸委最新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共有中小企业1000余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就业人口占全国的75%,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数量较多,覆盖领域较广,投资相对较少,经营方式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系列特点,从而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7.
就业人口的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就业人口的结构,可以了解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少数民族就业人口结构1、少数民族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不合理。从2000年人口普查提供的少数民族就业人口在各行中的分布看(见表1),少数民族就业人口的特征表现为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调整速度慢。(1)少数民族第一产业人口偏重,第二、三产业后。第一产业人口比重为84.29%,比汉族高10.45个百分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4.48%,比汉族低5.93个百分点;第产业人口比重为11.23%,比汉族低4.52个百分点。说明少民族第一产业人口偏重,…  相似文献   
18.
橙之信 《职业》2010,(5):56-58
当终日辗转于招聘会天女散花般派送完一大摞简历,当拼命挤上高峰时间的地铁穿越大半个城市去接受一次面试却遭遇面试官的冷遇,当一天的奔波毫无结果黄昏时分漫无目的游荡在都市街道,买份报纸一眼就看到“今年新增就业人口XXX万”、“企业缩减校园招聘计划”之类的新闻,当想起前些天网投的几十份简历至今仍如石沉大海的那些时刻,我知道,要让你依然感觉骄傲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人口学刊》2015,(6):103-110
刺激消费、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及提升出口是当前我国落实"稳增长、促就业"目标的主要调控手段。本文聚焦中国各主要经济区域的就业问题,尝试定量研究这些最终需求对区域就业拉动作用的大小、空间分配和拉动效率。具体采用劳动力扩展的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labor-extendedly MRIO)模型,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最终核算出2007年中国八区域最终需求的就业拉动情况。结果表明:位列前三名的中部、西南和东部沿海区域的就业拉动量之和占全国就业总量的48.35%,说明该三区域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就业效果明显;对外出口的拉动效应占总量19.15%,低于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相比于消费和投资,对外出口就业拉动作用明显偏弱。各区域就业拉动效应的诱发和承接情况差异较大,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劳动力容纳密度相关。中部、西北、西南三区域最终需求的就业拉动效率高于全国水平,而京津区域及外部出口就业拉动效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7.25%,表明我国的促进就业政策应适当向上述三区域倾斜并且应专注于扩大内需,以达到更强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失业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和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十分重要的统计指标.作为占全球经济份量最重的美国,其失业率指标更是分析全球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