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12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3106篇
劳动科学   4125篇
民族学   238篇
人才学   1477篇
人口学   655篇
丛书文集   3438篇
理论方法论   1332篇
综合类   8140篇
社会学   3301篇
统计学   868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499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693篇
  2015年   826篇
  2014年   1897篇
  2013年   1704篇
  2012年   1742篇
  2011年   2295篇
  2010年   2334篇
  2009年   2506篇
  2008年   2387篇
  2007年   1376篇
  2006年   1165篇
  2005年   1190篇
  2004年   947篇
  2003年   890篇
  2002年   615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既面临建功立业的难得机遇,又面临“机器换人”“技能极化”等现实风险。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更好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要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结合未来工作的需求不断提升基本数字技能、多元化专业技能、可迁移通用技能,并将技能提升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机结合。然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技能提升过程中,面临个人、企业、培训方、政府部门四个层面带来的挑战。为此,工会可以通过发挥三项作用,即政治桥梁纽带作用、业务培育支持作用和职工维权服务作用,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通过政府、企业、工会、社会构建的技能形成体系,获得和掌握工作所需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并重新投入工作中,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