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7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谈判是不流血的战争。 两个彼此对抗了20余年的大国要突然走到一起来握手那是十分不容易的。 亨利·基辛格的《基辛格回忆录》里专门有一个章节,叫“在杭州爆发的一场冲突”。这场“杭州冲突”就发生在刘庄。基辛格说:尼克松总统“大为恼火,竟然穿着内衣就在杭州美丽的宾馆里大发雷霆”。  相似文献   
112.
美国前国务卿、四星上将亚历山大·黑格,2010年2月20日在马里兰州病逝,享年85岁。黑格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政治将军",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提携,先后辅佐尼克松、福特和里根三位总统。黑格政治生涯最经典一幕,莫过于1981年里根遇刺重伤后,向世界宣布:"总统受伤,副总统回来前,白宫由我掌控。"  相似文献   
113.
泰戈尔访华与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萌芽 《中州学刊》2006,5(4):212-216
泰戈尔访华所产生的影响已经具有了文学史意义。泰戈尔对“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针对1924年泰戈尔访华,文学界有不同的反应,新文学内部反对的浪潮压倒了欢迎的声音。茅盾等左翼作家对借泰戈尔宣扬东方文明优胜论进行了激烈批评,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相对肯定了泰戈尔的思想价值,王统照等较为客观的评价了泰戈尔的文学价值,对泰戈尔访华的不同意见反映出后五四文学场域的复杂性。文章认为,在围绕泰戈尔访华的激烈论争中,泰戈尔的文学成就并未得到仔细深入地研究,这次事件之后的中国文学越来越无力摆脱与政治意识的纠缠。  相似文献   
114.
1971年7月9日至11日,是中美关系中最值得回顾的日子,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了中国.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历史性访问的接待工作,成为基辛格这次秘密访华的见证人之一.这件事尽管已经过去了34年,但回顾往事,就好像发生在不久以前,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15.
正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你看到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中国打乒乓球的飒爽英姿,听到她侃侃而谈出国留学的重要意义,也看得到她手挽爱女在蜿蜒曲折的长城前合影留念,却无从得知她此行花费几何。多年来,白宫一直没有公开披露总统、第一夫人及副总统的出访开支。"我们不谈开支问题。"美国特勤局发言人布莱恩·利里在接受简短电话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116.
观天下     
《新天地》2012,(4):57
七旬老太貌似四十当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戴德县70岁老妇安妮特·拉金斯和同龄丈夫阿莫斯·拉金斯结伴外出时,她常被陌生人误当成是丈夫阿莫斯的女儿甚至孙女,因为尽管安妮特已经70岁高龄,但她的相貌看起来就如同一个40岁的年轻女性,安妮特因此也被美国媒体称做"不老美人"。安妮特的"不老秘诀"是,她过去几十年  相似文献   
117.
1972年,美国共和党尼克松总统竞选班子的五位工作人员潜入对手民主党总部所在地——华盛顿水门(Wa-tergate)大厦刺探情报,当场被捕。后来随着调查的深入,白宫与水门事件之间的联系逐步明朗化,尼克松总统在各方质疑之下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迫辞职的总统。这个导致总统本人辞职,多名高官或被解雇或入狱的政治丑闻就是著名的"水门事件"(WatergateScandal)。"水门事件"的发生不仅使政界发生了变化,也给社会语言注入了新的因子。  相似文献   
118.
1921年,鲁迅曾经撰文指斥泰戈尔"赞美本国的‘撒提’",将其况为"美而有毒的曼陀罗华";泰戈尔访华期间直至十数年后,鲁迅又相继书写过一系列文章,对泰戈尔访问中国以及这一事项所产生的影响作出批评性的评价。学界对于鲁迅的泰戈尔评价长期以来存在盲区,对此课题的研究多有舛误,将鲁迅置于旁观立场即为一例。在此对上述内容和事项进行实证梳理,辨正一些在该课题研究中习见不焉的误解误读。  相似文献   
119.
中美关系解冻前,美国通过延期讨论和联合国"重要问题"处理办法,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的代表权,"中国代表权"问题由此产生.出于联华抗苏战略考虑,尼克松上台后亟需缓和美中关系.1969和1970年,他有意释放出一些对华和解信号,但因国内外牵制,美国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仍沿用"重要问题"案,然而改行类似"一中一台"策略的讨论却在加紧进行.1971年,美国正式决定采取"双重代表权"案,即中国加入联合国并进入安理会,同时保留台湾当局的联大席位.其间,美台有过激烈交涉.随着第26届联大否决"重要问题"案,通过"阿尔巴尼亚"案,台湾当局被逐出联合国,美国苦心经营的"双重代表权"案根本就未能表决,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20.
林家仁 《老友》2010,(8):4-7
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于1998年10月20日以《中国信息科学化第一人》为题,专题报道了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钟义信教授的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