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292篇
劳动科学   56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287篇
丛书文集   269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1233篇
社会学   96篇
统计学   10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正巴中市巴州区是传统的农业区,辖区幅员广,农村劳动力基数大、转移就业管理难。随着巴州区发展步入快车道,本地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压力也日趋加大。为实现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序管理,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区就业局根据省厅工作部署,近期来,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实名登记入库工作,摸清了全区农村劳动力"家底",并成立了调研组,针对转移就业劳动力和当地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  相似文献   
62.
正今年,我国的高校毕业人数高达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其中四川刚毕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共有36.87万名,也创历史新高。就业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高校毕业生们面临前所未有的人生选择。就业形势似乎"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然而青年学子的人生道路却可以自己开创。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放宽市场准入的改革新举措,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最大限度降低自主创业的门槛,为自主创业拓宽了新空间。可以这样说,当前正是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  相似文献   
63.
正2014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年会暨第二届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讨会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简称"研究会")与合作伙伴凯业必达(上海)网络有限公司(简称"凯业必达")联合发布了《外籍人才来华就业意愿调查报告》,受到了现场来自各行业的企业家、专业人士及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华尔街日报》、《参考消息》等多家媒体也对报告进行了报道与评论。为更好地促进国际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会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江苏和四川两省810户农村居民入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重点考察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与同时代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意愿上的差异。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影响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所有参加养老保险的两类父母,在养老意愿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于未参加养老保险的群体而言,两类父母在养老经济打算、养老担心度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和养老观念转变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应对养老。  相似文献   
65.
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内部分化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元鹏 《南方人口》2010,25(6):54-60
利用2009年在温州市进行的人口结构变化专项调查资料,将流动人口作为一个非均质的整体进行研究,采用数据交叉分析方法,分析了流动人口内部在居留意愿上的分化,并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流动人口尚未有在流入地长期居留的打算,但滞留趋势明显;打算最终返乡的流动人口比例较高,非永久居留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流动人口内部在居留意愿上存在明显分化。结合以上分析,讨论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分化对制定流动人口政策和选择城市化战略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6.
日前,山东省威海市人口计生委围绕“婚育意愿、家庭社会环境、利益导向、民主管理、服务需求”五个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千人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影响群众婚育观念的一些因素,发现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就如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7.
68.
晏辉  张蕴睿 《中州学刊》2022,(9):107-112
人的意愿由心灵自发而生,是以需要为内心活动和外在实践的根基,以实践理性获得材料与正当性,融合兴趣与偏好结构,在惯习的限制下形成的“有意于”结构,在努斯与逻各斯的指引下向往着属人之善。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意愿问题具有复杂性,现代性与全球化造成了意愿的非自主、非现实、分裂与冲突,相较于人清楚表现于客体世界的行为事实而言具有隐匿性。只有将人之意愿作为客观而普遍的要素概念置于人的行为逻辑中加以考察,才能完全地将特殊因素包含于普遍性之中加以思考,这样的道德判断原则才具有建构性,在其面对现实、解释个别时才具有范导性。意愿虽然对于道德选择具有存在因、始因、动力因的意义,对于道德判断与道德归责具有主体性的价值,但迫于诸多不确定、不可控因素,意愿仅能作为道德选择与判断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