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刘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36-39
近代以来,川南苗汉从不通婚到在反对中的通婚,再到不反对通婚,这一变迁折射出川南苗族和汉族民族心理的演变过程。汉族对苗族的偏见与歧视,苗族对汉族的不信任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成为阻碍苗汉族际通婚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民族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民族优惠政策的落实,苗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平等的观念深入苗汉群众人心,苗族的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川南苗汉族际通婚逐渐摆脱了历史的心理隔阂。 相似文献
43.
汪正彬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6-9
在分析川南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川南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和实行联合营销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联合营销组织、健全联合营销机制,统一规划旅游资源、共同开拓目标市场,共建旅游营销网络、共享旅游信息平台,共同建设旅游线路、共同培育旅游人,实施联合促销、打造共同品牌等五项旨在增强川南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联合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4.
易鹏飞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71-75
川南“都市图”的建设模式,应综合应用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增长极理论、发展轴理论和网络发展模式理论,借鉴外资主导经济发展的苏州经济发展模式和本地民营资本主导型的温州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川南区域融合,应结合川南地区实际,建立完善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和产业布局,突出“外向型”经济思路。建设“川南都市圈”,应主动融入成渝,甘当成渝经济区的“二传手”,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拓展对滇黔地区的辐射,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5.
46.
47.
川南经济区是四川第二大经济区,在四川“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中均将被定位为“新兴增长极”,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纽带,属于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中心地区,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王砥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1):85-88
川南地区地处于云贵川渝交界地带,区位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起步明显,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特别是2007年政府报告中明确了建设五大精品旅游区的目标,而其中赫然包括:以蜀南竹海、石海洞乡、恐龙博物馆等景区为载体,开发建设竹文化、酒文化、盐文化为特色的川南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因此,挖掘川南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生态文化特征,科学设计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区域经济原理,建立川南旅游联合协作发展机制,最大限度的实现该区域的经济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是该区域的构建方向。 相似文献
49.
50.
编者按:为深入了解川南经济区的发展情况,本刊特派记者兵分四路赶赴宜宾、泸州、内江、自贡四市走访当地代表园区及企业,与各界人士交流座谈,结合最切身的感受,为读者奉上四幅精心绘制、最真实的城市发展画卷。让我们一起关注川南,祝福川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