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1篇 |
劳动科学 | 13篇 |
民族学 | 1篇 |
人才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116篇 |
理论方法论 | 16篇 |
综合类 | 150篇 |
社会学 | 20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苏共党建主要教训(四十一)问题的全部症结在于:苏共领导集团从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苏共生于斯、盛于斯、衰于斯、败于斯。这就是苏共下台、苏联解体的最根本的原因。从党的建设的角度来说,在党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上,苏共垮台地位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教训。(四十二)第一个教训,是改变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从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起,苏共已经声称,它不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是“苏联人民的先锋队”,成为“全体人民的党”。这里在似是而非中玩弄了一个语法游戏。难道能够说共产党不是人… 相似文献
102.
103.
先进性是一个政党生机和活力的集中体现和本质所在。执政党的先进性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能否巩固其执政地位的根本问题。我们党要在世界深刻变化的进程中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江泽民同志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为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指明了行动方向。一、保持党… 相似文献
104.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结构转变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与此相适应,我国原有的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构成的“两阶级一阶层”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 相似文献
105.
106.
阶层分化研究中的若干争议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探讨了阶层分化状况、阶层分化原因、阶层分化趋势方面的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认为工人阶级是“老大”和产业工人是“老八”并不矛盾 ,因为“工人阶级是老大”是政治策略型分层的结果 ,而“产业工人是老八”是经济状况型分层的结果。市场化改革过程中 ,从绝对值看 ,政治权力的经济回报一般会升值 ;而从相对值看 ,政治权力的经济回报可能会贬值。阶层结构两极化是必然趋势 ,而阶层结构橄榄化是必然结果。抑制贫富两极分化、培植中间阶层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7.
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基础,也是执政党自身建设一项经常性的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在党内进行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保证党的基本路线胜利实现的重要举措。开展这项活动前,我们对成都铁路局党员队伍的状况特别是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的情况表明,全局党员队伍状况总体是好的,全局4万余名在职党员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好的和比较好的占90%以上。作用差的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党内外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形 相似文献
108.
109.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从波兰尼所谓“大转变”、特别是布洛维所谓“第二次大转变”的观点来看待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转型,形成了“新古典的社会学”与“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两条不同的学术路线。前一条路线关注精英,后一条路线关注工人阶级和底层社会在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命运。在中国社会,由于转型起点上社会制度安排的不平等,市场社会意义上的中国工人阶级可能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被塑造成型,社会学的“劳工研究”的理论传统中现存的两大理论模式,即“马克思模式”和“波兰尼模式”,分别对“农民工”和原国有企业工人如何形成为市场社会中的工人阶级提供了有效的理论透镜。借助于这些理论透镜,可以重建对“农民工”的整个研究问题并将之纳入阶级形成的框架中。最后,布洛维的“工厂政体”概念,可能为对转型期工人阶级再形成过程进行具体的、以生产过程为中心的民族志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和方法论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10.
2003年8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宣布,将尽可能多地组织农民工入会,同年9月,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一大批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党和政府肯定了农民工在工人阶级中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