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71篇
丛书文集   300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615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言两语     
福建晋江市东石镇埔头 村计生二女户夫妇捐资30万元,设立埔头村颜振芳“生育关怀”基金,用于救助埔头村特殊困难计生家庭。  相似文献   
62.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篇言"十二诸侯",实际上却记叙了十三个诸侯国的盛衰大事。对于其"篇言十二,实叙十三"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或是认为没有把吴计入在内,或是认为忘记更改篇名,或是认为没有把鲁计入在内,或是认为没有把秦计入在内。其实"十二诸侯"是有特殊来历的,司马迁是用"十二诸侯"来代称表中的"十三诸侯"。"十二诸侯"这个固定概念的得出是与司马迁的哲学思想和社会历史观紧密相连的。"十二"之数和《史记》各篇数目一样,体现了儒家的一种天道观,有一定的象征,寓含着天道运行之意。  相似文献   
63.
"三言""二拍"中有关人口贩卖的篇目多达三四十篇,大致可分为亲人贩卖、主人发卖和人贩拐卖三类。人口贩卖既与"钱本位"下的生存压力有关,也与社会黑暗、盗贼猖獗相关。小说对人口贩卖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忠孝观念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以及明末贞洁观念的渐趋淡薄。  相似文献   
64.
三言两语     
四川泸州市纳溪区计生协在新乐镇长安村建成全市首座村级计生协会百姓大舞台,表彰了20户诫信计生家庭。(祝相平,泸州市纳溪区计生协) 浙江泰顺县筱村镇成立检查组深入全镇各卫生院、社区计卫服务中心和个体诊所、药品零售店等单位,开展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林伟波.泰顺县筱村镇政府)  相似文献   
65.
僧尼形象是"三言二拍"众多人物形象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僧尼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正僧尼、邪僧尼和高僧.这些僧尼形象体现了晚明的社会思潮、因果观念和女性观念的多层意义.  相似文献   
66.
三言两语     
福建莆田市涵江区设立有线数字电视计生集团网.入网用户可及时接收计生政策信息.对拟安装有线数字电视的农村独女和二女户家庭.减免立户费380元/户并免费赠送标清数字机顶盒1台。  相似文献   
67.
论古汉语同义词的识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识同是决定同义词辨释优劣高下的首要问题.在认识"一义相同"是同义词识同的标准后,就要解决如何识别一群词"一义相同"的问题.不少的研究者曾提出许多识同方法,但都由于不明同义词的正确界说和误解等义词而不能成功.事实上,从词义的相同程度,同义词可分理性意义等同而附加意义有异的异称词和理性意义有同中之异的一般同义词. 对前一类,可围绕异名别称,用"同一概念"和"同一对象"两种识同法;对后一类,可围绕一个词义的主要、基本部分相同,用"浑言通义"识同法;还应该运用可共用于这两类的文献训诂材料识同法、古人替换使用识同法.  相似文献   
68.
近10年来,网络广告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目前可以初步分为横幅(Banner)网络广告和文本网络广告.由于网络广告通常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吸引注意,传递信息,诱使点击,因此,网络广告的语言必须简洁生动,清爽醒目,能够引起访客的好奇和兴趣,适合于快速阅读.  相似文献   
69.
将"言"、"语"二字置于先秦这一语言发展的断代进行穷尽式考察,分析了"言"、"语"在先秦时期的主要区别,认为"言"、"语"作名词时,两者都有俗语、谚语、名言之义;在表示言论、话语时,多数情况下可以通用,但在表示相互约定的话这一意义时,"语"不可以代替"言"的意义;在作动词时,其语法功能和词义则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70.
简要梳理了20世纪国内外尹湛纳希研究概况,从传记研究、作品研究、社会思想研究、文艺思想研究等四个方面总结尹湛纳希研究成果,认为20世纪以来尹湛纳希研究已形成规模,呼吁建立"尹湛纳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