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71篇
丛书文集   300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615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明代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和凌蒙初创作的“二拍”标志着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明代短篇白话小说创作的繁荣一方面固然是商业的发展和印刷业的进步为其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晚明时代思潮的影响。当历史的车轮迈进十六世纪,古老的华夏大地已进入时代巨变的前夜。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多元取代了一元:理学面临崩溃,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和以李赞为代表的颇具近代色彩的启蒙思潮兴起,影响波及全国,王阳明是促使明代思潮发生转变的关键历史人物,他倡导的…  相似文献   
92.
从幼儿接受最初的"母语"开始,祖宗言便成为一种蕴含着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机体."宁卖祖宗田,莫卖祖宗言"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很大意义上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珍视、敬仰和保护.只有在浓厚文化氛围中长期得到浸润滋养,才会获得这种抗体,并作出本能反应.  相似文献   
93.
<马首农言·粮价物价>记述了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地区的粮价波动,以及自产和外来商品的供应及价格.通过考察可以发现,供给变化是一般粮价上下波动的基本原因,而商贾"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才是根本原因,牙行、胥役、官员等监管职能的丧失则是粮价剧变的重要因素.粮食及日用物资价格变动的背后,又透露出其商品化的趋向,主要表现在:一是粮食供应与流通的多元化,二是市场调节占据主导地位,商人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94.
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诞生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明代中后期,其中有关商人形象和商业活动的描写极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行,人们市场观念的增强,学者们开始关注探讨"三言二拍"中的涉商类小说,尤其是21世纪以来,对其研究更加全面、深入、细致,并开阔了全新的视角。本文试从商人形象及其思想意识、士商关系或官商关系、比较研究、经商技巧和地域性研究五个方面,对新世纪以来"三言二拍"涉商类小说的研究现状(仅限论文)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5.
儒家的"言"教包含着工具性、媒介、管理和传承三重教育功能,道家的"无言"之教在内涵上是智慧的教育、心灵精神的教育、美的教育。儒家的"言"教不舍"身"教,形成"言传身教"、偏向外在的教育传统;道家"无言"之教的智教、心教、美教形成偏向内在的教育传统。道家和儒家"内"、"外"思想的差异形成互补的结构,演变为中国古代完善的教育传统,也对中国当代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倾向、师德师风和素质教育质量提升等问题的解决和改革予以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6.
论图像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天然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洪 《学术论坛》2006,(5):160-164
图像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公认的天然优势,这种优势可以帮助人类实现对崇高的追求。这是图像形成“霸权”的根本;直观的图像不仅给人以形象思维,还给人以抽象思维。这是图像受到欢迎的关键。也就是说,图像的深厚内核与人的追求一致,而它的途径又非常简单,符合人的天性。因而在高科技的辅助下,大有独步天下之势。  相似文献   
97.
探讨古典诗学中"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特点,认为这两种境界都是诗学所需要的,在艺术上难分轩轾.如"诗史"作品多"言欲"的"有我之境","简古"诗风时有"无欲"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98.
《恒先》--道法家形名思想的佚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楚简<恒先>以"恒先"为"道",讨论了"道"、"恒"、"恒先"的先在性、超越性、终极性,及其与"域"、"恒气"、"有"、"始"的关系.道之体、道之静为"恒"、"恒先",道之用、道之动为"域"、"恒气".元气是自己生成、自己运动的.<恒先>重点讨论了域→有→性→音→言→名→事的系列,尤其是言名与政事、无事与有事的关系,肯定名的作用.本篇与战国末年至汉初文献如<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及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中有关道论的文章及有关审合形名的文章相接近,可会通.  相似文献   
99.
黄檗希运是临济禅的先驱,其禅学思想属于惠能———洪州一系。虽然希运重视《楞伽经》中的如来藏思想,但其思想系统并非属于《楞伽经》的真常唯心论。他从般若实相学立场去会通《楞伽》如来藏思想,体现出一种以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禅学思路。  相似文献   
100.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戏曲家,他的“三言”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而在戏曲上,他的《墨憨斋定本传奇》同样有着特殊地位。冯梦龙更定传奇遵循两个原则情节可观和不甚奸律。在这两个原则指导下,冯梦龙在剧本的题材上,必然作了严格的选择。《墨憨斋定本传奇》可以概括为四类题材爱情、功名、历史和哲理。这些题材反映了冯梦龙自身的思想形态,也与他的“三言”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